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八成学生不愿和父母谈心 信任危机困扰亲子关系

2012年02月10日 16:32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参与互动(0)

  信任危机困扰亲子关系

  为什么孩子一回到家就成了“闷葫芦”,他们不愿和父母交谈,和同学却有打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短信?相信这是很多家长共同的烦恼,而孩子们也有一肚子的委屈。一项调查显示,80%的学生不愿意将心事告诉父母,他们宁可选择将烦恼向同学、网络诉说或写在日记中。

  “当我有了高兴和不高兴的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最好的朋友和同学打电话、发短信,她们也能和我一起分享、听我诉说。我一般不跟爸妈说,因为多数情况下说了会扫兴或导致心里更不痛快。”北京海淀区某中学初三学生申妍说这些话时显得有些无奈。而申妍的同学商果却自信地反问记者:“您觉得我们有必要把自己遇到的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家长吗?”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和父母说心里话?

  孩子也有“秘密”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了!”初二学生家长于女士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最近,女儿在自己的房间里,总喜欢把门反锁上。人也变得敏感了,稍微问问她学习的事、学校的事就一脸的不耐烦,不是用生硬的话回答你就是不理你,话比以前少多了;有时趁她不在家帮她收拾一下书桌,还怀疑我偷看了她的东西,很不高兴。所以,无论她的桌子、抽屉多乱,我只是提醒,绝不再帮她整理,避免引发矛盾。”尽管如此,身为全职妈妈的于女士内心很不是滋味,她觉得女儿和自己越来越疏远了。

  前不久,天津市一项关于“家长的何种做法最受孩子欢迎”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的中小学生认为是“家长信任自己”,但同时他们认为最苦恼的事情则是家长“不相信自己”。80%的学生不愿意将心事告诉父母,他们选择将成长中的烦恼向同学诉说或写在日记中,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上网诉苦。

  初二学生柳越几乎每天晚上都和同学聊QQ,为了获取儿子的聊天记录,本来对电脑不精通的妈妈吴女士,常常趁儿子开电脑输入密码时准时端着水果出现在他身后,就为了看清儿子输入的密码。吴女士盯了三四次偷瞄成功。后来趁儿子不在家,仔细审读了二百多页的聊天记录,还把那些常联系的同学朋友按“危险程度”分了等级,尤其把有暧昧迹象的小女生列入“黑名单”,冒充儿子发送“绝交”信息。柳越对妈妈的行为极为愤怒:“那感觉,如同自己被妈妈扒光了,一点隐私都没有。”此后,他再上网必将房门锁得严严实实,之后将聊天记录清除得干干净净。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心发育的逐渐成熟,知识面的增加和内心世界的丰富,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形成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与父母的不同,他们希望在同龄人中找到共鸣,在客观上与父母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同时,“长大了”的意识使他们把与自我有关的一些事情归结为“秘密”,并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他们给日记本加了密、给抽屉上了锁、就连写作业时,房门也紧闭着;他们通过网络、手机等电子产品躲避家长的视线。

  家长过分关注学习

  “每天一放学,妈妈的第一句话通常说的都是:‘今天的作业多不多呀?’‘考得怎么样啊?’‘回家后抓紧时间写作业,千万别磨蹭,争取把课外班的数学题也做了。’在爸爸妈妈心里,我要做的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们就知道分!考好了,他们高兴;考不好,就批评、指责、挖苦甚至谩骂,他们只关心分,不关心我!”六年级学生苗璞抱怨说。

  其实,在不少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一种对等的、宽松的、畅通的倾诉环境。孩子们最希望父母能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并给以支持。当孩子有机会向父母倾诉心声时,他们通常会选择什么样的话题来倾诉?调查显示,超半数中小学生最想对爸爸妈妈提意见或建议,其次是人际交往中的经历、对未来人生的困惑及对身体发育和生理问题上的疑问。而另一份在家长中开展的调查显示,近九成的父母则表示,自己最想听到孩子倾诉在学习上的心得或困惑。这折射出部分家庭中在亲子交流中存在的矛盾,学习总是唯一的话题,孩子们对这个话题根本不感兴趣,既然不感兴趣,孩子自然不愿向父母真正敞开心扉。

  说到底,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多半是因为孩子在心理上出现了某种困惑,比如学习遇到了困难,自信心受挫等等,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家长抛开学习问题、从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遇到的困难入手,给予切实的理解与帮助,而不是被误解为贪玩不用功,因为指责很容易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怨恨心理、疏远父母,并逐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另外,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关注,也会造成对孩子其他成长问题的忽视,甚至漠视。

  对孩子缺乏信任

  除了学习,青春期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也是父母关注的。高一学生胡可心长得漂亮、性格活泼,喜欢参加团体活动,在班上乃至年级人缘都很好,电话自然也多。妈妈担心她和男同学的交往会耽误学习,只要一有男同学打电话来,就捕风捉影,胡乱猜测,怀疑她和男生有亲密关系,然后以“过来人”的口吻软硬兼施,苦口婆心地劝阻,无论她怎么解释妈妈就是不相信,甚至还偷听她电话,仿佛非要找出她早恋的证据不可。几次之后,胡可心找到了对付妈妈的法宝: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反正说了她也不信。

  其实,家长不单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担心,在很多问题上,父母都缺乏对孩子的信任,不相信孩子说的话,不相信孩子有照顾自己独立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证明自己的经验判断没有错,家长们千方百计地“搜集证据”。殊不知这些行为极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以至于孩子不相信父母。

  有些时候,孩子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父母,是基于对他们的信任,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如果这时家长不能先听听孩子对事情的看法,继而引导他们去想一些可能解决的办法,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而是亲自出马解决问题,把孩子的秘密嚷嚷出去,有可能弄巧成拙,也必将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失去孩子对他们的信任,使之从此对父母关闭心灵的大门。这种情况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更加明显,父母想要知道孩子的心思就更加困难了。

  先有尊重 才会有信任

  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要让孩子知道,不论怎样父母都是爱他的,都会支持他,关心他。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家里谈论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受到过度批评和指责。即使是孩子犯错,家长要做到就事论事,不翻“旧账”,做到“对事不对人”。

  如果孩子告诉你,“我不想上学了”。他希望得到的回应是关心般地询问:“你的意思是说,你最近对上学不太感兴趣了,能告诉我原因吗?”如果父母能这么说,孩子的心里就会感到踏实,他明白,爸妈在任何时候都有耐心听他说话,他也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

  真正重要的沟通元素是“倾听”。对青春期内心动荡不安的孩子来说,父母亲不带价值判断的倾听,是让他们建立信任及沟通意愿的重要基础。因为不带评价倾听的做法,不仅表示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相信他所说的内容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注意的,也营造了和谐的谈话氛围,能够加强孩子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记者 陈若葵)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