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学校拟取消三好生 官方称鼓励降低功利导向(3)
专家说法
三好生评选不该轻易言弃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博士认为,三好生评选制度实行了几十年,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较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展,不该轻易否定。何况三好生评选也并非单是教育问题,而是和现有许多政策相联系,十分复杂,改变和突破都很难。“客观地评价,取消三好生评选制度是有局限性的,我只能称其为校内评价方式的改变,因为将来优秀学生的出口还需要对应市三好、区三好。为学生创造宽松、健康的教育氛围才是关键,这需要教育制度的根本变革。”
他分析,实验二小的举措之所以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多元价值观,社会需求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高,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缓慢、现行教育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等问题更加关注。
“三好生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与升学挂钩,功利色彩渐重。特别是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人们对名校的需求又极其旺盛,这才使三好生评选变了味儿。”
对于实验二小的尝试,谢春风仍给予鼓励和支持。他说,实验二小改革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参与到评奖过程中来,给更多孩子成长、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和价值。
名词解释
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评选始于1954年,“三好”的概念为“学习好,身体好,品德好”,是由毛主席提出的“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衍生而来的。目前,三好学生这一称号分为校级、区级和市级。
校级三好生规格最低,每学期评一次,有的学校会将其比例设定在15%左右,有的学校则根本没有限制比例。
区级三好生要在校级三好生中产生,一年评一次,各区县教委给学校的名额比例定在20%至25%之间。
市级三好生的规格最高,只有连续三年获得区级三好生称号的学生才有资格获此殊荣。通常,一所学校市级三好生的比例为5%左右。
官方回应
降低功利性导向
市教委有关人士称,目前已意识到三好生评选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将开展综合性研究,鼓励学校降低功利性导向,尽可能避免在评选中出现偏差。
其实,早在2009年,本市就已开始调整三好生的评价标准。当年9月,本市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市级“三好学生”评选办法,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能达到优秀等级,不能参评市级三好学生。
此外,除“三好”外,还增加了公德意识、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等要求。
但新标准刚刚实施了半年,就由于不少中小学的“尖子生”体质健康很难达优,市教委无奈下调标准,将市三好学生“身体好”标准下降5分。(记者 贾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