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聚焦新课标变化:核心价值体系与教学水乳交融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5日 11:5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新课标,变在哪儿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正式下发。课程标准的颁行,意味着课程改革又开始了新的出发。

  为准确理解新课标,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大力协助下,基础教育版将分期邀请各课程标准修订组、学者专家对修订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和点评,敬请关注。

  思想品德

  □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

  修订重点:具体课程内容条目的调整,涉及许多细微之处,有增有删,有丰富也有精简。以知识点来衡量,缩减约5%,主要集中在法律和国情部分。这里从课程内容的三个主题入手,概括一些重要的修订内容。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

  (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对于青春期现象,修订稿采用了更加积极的视角,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意义,乃至面对青春期问题时也是如此。因此,建议教师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过渡与矛盾心理,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困惑与不适,给学生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身心发展过渡期的特殊状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些“不适与痛苦”变化背后正在进行的成长,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自主与自由,感受“长大了”、“成熟了”的美好与责任。

  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

  (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

  第三部分的几个标题的顺序和内容有较大改动。由原先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四部分,改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法律与社会秩序”三部分。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点 评

  回归生活的理念,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必须坚持。此次修订,继续推动德育课程生活化,联系社会变迁、科技发展、青少年成长需求,综合相关知识领域,选择并形成教学内容。强调教和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综合应用知识处理生活经验与生命成长中问题的过程。

  思想品德类课程当然应坚持价值观引导,但我们过去在教育和价值引导上主要,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需要缺乏关注和发现,引导势必缺乏针对性,很容易变成了灌输,这既不利于学生有意愿和热情投入学习,也使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实际上,教育永远不能脱离学习者自己的学习,不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一切价值引导都会成为形式,教育的初衷往往落空,甚至走向教育的反面。因此,对教学的组织更多地提倡讨论、辨析、分享,重视情感体验以及实际能力的培养。

  (朱小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长)

【编辑:马学玲】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