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验二小拟取消三好生 以多元评价体系取代
早在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就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以防“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8年后,百年名校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在京城首开先河:从本学期起,以“10+N+1”多元评价体系代替沿用数十年的三好学生评选。
在上月举行的北京市人代会上,身为市人大代表的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就因为在议案中建议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引发关注。昨天下午,李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评价体系已非纸上谈兵,此举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改革举措
“三好”改为“10+N+1”
“有新的报道吗?我不知道啊!”昨天下午,李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有关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议案已通过正常渠道经市人大提交给市政府,再转交给市教委,“市教委还没找我聊呢”。
李烈表示,目前最后的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还没出来,需与市教委进一步沟通。此前,她曾向西城区教委汇报过改革三好学生评选办法的想法,“对于这项改革,区教委的观点是让学校去改。但现在是前期(调研),全市怎么做?还没到这一步。”李烈说。
李烈此前表示,三好学生评选虽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从目前操作情况看弊大于利。三好学生评选往往有比例限制,例如评选比例是30%,那是不是说只有三成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他七成学生不是?这无疑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与教育方针相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此外,由于和“小升初”挂钩,三好学生评选明显变味,评选出来的学生良莠不齐。
为改变这种现状,近两年,北京实验二小已在校内进行改革,即评选三好学生不设比例限制,只有条件限制。如果孩子们很努力,一个班中多数孩子都能被评为三好学生。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少数没有被评上“三好”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于是,李烈决定再进一步,她在年初举行的市人代会上提出“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建议,并向西城区教委申报试点。
在北京实验二小,代替三好学生评选的,是一套更为具体、量化的评价体系,名为“10+N+1”。其中“10”代表美德,如爱心、爱国、诚信、合作、乐于助人等,以鼓励孩子全面发展;“N”指获得区级以上科技、文体等奖项;“1”指专长或特长,以激励孩子发挥自身优势。这套新标准将与小升初推优衔接,如“10”部分的一个奖项为1分,“N”部分为2分,另外诸如小钱学森奖等项目,也可获得加分。
教委表态
是否试点推广尚未敲定
“不同学校有自己的鼓励方案,有的学校也在评‘七星学生’,但取消三好学生评比,目前知道的仅此一家。”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昨晚表示,他不清楚北京实验二小的改革方案,也不清楚是否正在审批试点、是否通过,因其关涉全市三好学生评价制度,需作进一步了解。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各区县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三好学生、特长生只是小学推荐毕业生上优质初中的标准之一,有的区县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表现、社会实践作为加分条件,其将加强监管,保证评优的公平、公正。
对于北京实验二小的大胆尝试,网民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应当“给实验二小一个机会试试”,也有人提出,“少了一个三好学生,又多出别的七七八八奖项,该改变的是不要给小学生那么大压力”。有家长担忧,新标准能否和小升初推优衔接好?甚至进一步质疑:改革原本为去掉条条框框,“10+N+1”不是比三好学生条框还多吗?
“李校长很有自己的想法,想保护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想李校长是老校长,很有经验,这么做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教委及方方面面反复沟通过的。”西城区教委新闻发言人李燕玲说。
李燕玲表示,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做法,评审有严格限定,德智体都有指标,区里此前并未提出要改变这一制度,对于北京实验二小开先河的做法,是否将其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