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初中校长实验“因材施教” 学生按特色分班培养(2)

2012年02月20日 08:4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李华/绘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教改后的美术选修课堂

  学校获制度层面“尚方宝剑”

  得到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支持后,李镇西又充分听取并采纳了全国各路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意见、建议,最终将一份详尽的教育改革方案呈到了傅勇林及成都市教育局领导们的案头。

  很快,成都市教育局批准了武侯实验中学的教改方案,并将学校作为全市唯一一所“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学校”。傅勇林还对学校改革寄予厚望:“希望学校积极先行先试,为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提供经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成都职业教育输送优秀人才,为全市搭建普职融通‘立交桥’贡献力量。”

  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李镇西心里并不轻松。“万里长征才刚起步,最重要的是按方案把教改稳步推进,真正办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不负全社会的关注。”

  首先是课程改革。“这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重点。”李镇西介绍,学校将建立公共课程(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学生兴趣与爱好开设的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的课程分为文化基础、生活技能、公民教育、艺体特长四大类。

  课程改革必然带来班级模式的变化。武侯实验中学将采用大班和小班相结合的班级模式,以满足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开设;到一定的年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编制不同类型的特色班,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逐步过渡为“走班制”上课,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学校‘因材施教’并非只是对部分‘差生’的教育,更不是排斥对杰出人才的培养。”李镇西特别强调要消除这个误解,既然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对“超常儿童”的培养,正因为要“适合每一个”,所以学校会理直气壮地培养学业优秀的学生,丝毫不会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我们并不反对‘高分学生’,反对的是只盯着‘高分学生’而无视其他孩子的教育!”

  课程改革增加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必然会增加现有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还需要大批能胜任各种选修课的老师。怎么办?目前,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已批准了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请求,同意学校在足额保障现有编制的前提下,再增加10%的教师数量。“增加的这部分教师不占编制,教育局每年按人头拨付相应的经费。这样算来,学校就多了40个教师的指标,就可以面向社会招聘需要的选修教师。”李镇西介绍,学校已经开始在社区、职业院校物色选修课老师,部分家长也在调查中表达了可以承担选修课的愿望。

  解决了课程、教师的缺口,社会最关切的“教学评价”又如何进行呢?“如果在新课程模式下学习的学生,最终被要求参加统一的毕业考试,接受‘一刀切’的评价认定,那他们一定又是失败者,而且是最大的受害者。”令李镇西欣慰的是,成都市教育局同意了学校课程、教学、评价一体的综合配套教改方案,允许武侯实验中学自主组织毕业考试,学生毕业成绩纳入学分构成,毕业证书由学校颁发,然后愿意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参加成都市的统一中考。在统一录取的基础上,划拨名校指标到校生名额也有所倾斜。同时,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拥有重点高中实名推荐权。

  为了只有一次的青春而心怀忧患

  从去年9月开始,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已经在初三年级启动这场教改实验。每周一和周三下午为学生“走班”上课时间,学校按学生们的意愿,开设了市场营销、美术、播音主持、跆拳道、声乐、篮球等选修课程,教师团队由本校有相应特长的老师和校外专家组成。

  今春开学,学校又把改革的内容向初二年级推进了一步。根据划拨名校指标到校生名额的政策,学校组建了“成都四七九名校直推班”和“预备班”,并分别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特长班”,学生全部自愿选择。李镇西说,下一步学校会在搭建四大类课程体系的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改革对李镇西来说并不陌生,从2006年起,他就一直在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践行着“新教育”实验,至今也从未放弃“平民教育”的理想。对学校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比如老师们观念的陈旧,体制的制约,经费的短缺,以及对失败的担忧等。“孩子只有一次青春,生命的成长不可逆转,因此我们的改革决不允许有半点失败。”李镇西表示,学校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会心怀忧患,格外谨慎。

  他介绍,学校进行的是有重点的综合配套教育改革,将会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梯度推进,而且边改革边调整,随时修正偏差,尽可能避免大的失误,每走一步都将“回头看”,对前一阶段进行总结梳理,在此基础上实施下一阶段的改革。

  “说实在的,从表面上看,现在武侯实验中学似乎很‘风光’,如果要维持现状,我们本可以不必搞什么‘实验’。但我们对中国教育有着真诚而执著的理想,我们希望武侯实验中学有实实在在的教改成果。”李镇西说,全国有无数以“实验”二字命名的学校,但相当一部分名不副实,真正“实验”的学校并不多。他希望武侯实验中学能够无愧于“实验”二字。

  而且,作为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学校”,武侯实验中学的教改,也是成都市建设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需要,更是与国家对教育的期盼完全契合。“国家新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在李镇西心底,埋藏着他对这场教改宏大而美好的愿景——希望经过3年实践,老师们为能在武侯实验中学工作而感到幸福,孩子们留下温馨快乐的成长记忆。

  ■记者手记

  是改革 也是回归

  《论语》中有一则典故讲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子路、冉有分别向孔子问了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对二人的回答完全不同。孔子这样解释:“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我鼓励他临事果断;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两千年前圣人先贤便讲过的教育道理,至今仍被教育工作者奉为圭臬。然而,因为体制、人事、评价等众多现实原因,许多教师虽然把“因材施教”视为常识,却难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将其实现。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决心向这一现状发起挑战。因为他再也不忍看到不快乐的孩子、没有成就感的教师。他不惜“越权”找到成都市分管教育的市长,慨陈教育理想,索取改革授权。

  李镇西是幸运的,成都市教育局给了这一改革“尚方宝剑”——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武侯实验中学成为成都市唯一一所“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学校”先行先试。教育局支持学校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调整,给予学校经费和人事编制的优先安排;同意学校自主组织毕业考试,在划拨名校指标到校生名额上也给予倾斜。

  目前,这场教育“实验”仅实施了一个多学期,成效如何还不得而知,李镇西和武侯实验中学选择的“特色选修、走班上课”也许还不是“因材施教”的最佳路径,甚至会有教育专家对这场教改提出异议。但李镇西及其同事们敢于打破教育沉疴、寻求改革的精神却值得赞赏。面对所有学生接受同一个模子教育的现状,李镇西没有无动于衷;面对“一刀切”的教育评价制度,武侯实验中学也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批判,而是努力争取到了改革的契机。他们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难能可贵。

  现在,很多人对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师生充满羡慕,也有人称赞李镇西能坚持自己的教育思想办学。李镇西却认为自己一直推崇的“平民教育”理想、“新教育实验”的思想,都是教育界早就公认、符合教育本质的内容,就像“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众所周知的观念一样。这场教育改革,无非是学校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践行的一次回归教育本源的举措。

  我们为教育回归本源叫好,也为李镇西及其团队勇敢改革的精神击掌。当然,如何能让这场教改像它激动人心的开篇一样,稳妥地走好每一步,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还有待艰苦的努力和深入的思考。因为,正如李镇西所说,教育改革最终影响的是孩子的命运,而“人”是不能随便用来做“实验品”的。(记者 刘磊 )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