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投3亿补贴学前教育 或成“甜蜜的负担”?
日前,东莞市出台政策,将连续3年每年1亿元财政补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
接着,有幼儿园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便接受了政府补贴,其收费标准也不会降低。政府补贴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提高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学质量等。
这就引出一种疑虑:假如财政补贴确实改善了幼儿园的办园环境,提高了办学质量,提高了教师待遇,更好的幼儿园加上更高的教师待遇,是否意味着更高的入园费呢?
更好的幼儿园,显然是社会期盼的;更低廉的学费,也是社会期盼的。如果财政补贴反而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更加恶化,这恐怕就偏离了政策的初衷。
补贴或成“甜蜜的负担”
过年至今,在南城某企业工作的陈先生一直跟妻子商量:家里唯一的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该读哪个幼儿园呢?
当前的情况是:市区收费便宜的幼儿园,只有政府单位或事业单位的职工子女才能入读。其余的都是民办幼儿园,收费从一年五六千元到两三万元不等,价格不算便宜。
陈先生说,现在,市财政准备拨出3亿元,补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那么,民办幼儿园得到补贴之后,收费能下降吗?
如果收费依旧,市民从该政策中又得到了什么益处呢?
他担心,政府的财政补贴,最后会成为市民“甜蜜的负担”。
提高收费似乎不可避免
据记者调查,大部分家有幼儿的市民,当前最最关心的问题是“入园难”、“入园贵”。他们最期待的是,子女可以在合理的价格下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而现状与这种期盼恰恰相反:不少幼儿园收费相对昂贵,质量并不见得好。质量太好的幼儿园,其收费无异于天价,一般人根本支付不起。
从补贴学前教育的政策初衷看,其目的是提高教师待遇、教学水平,改善办园的环境,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记者采访了数名园长,他们都直截了当地说:短时期内不一定会提高收费水平,但一定不会降低收费水平。
那么,“短期”之后将会如何?
政府的补贴到位了,幼儿园办学条件改善了,教师稳定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幼儿园成为“星级”幼儿园了……根据市场规律,提高收费标准似乎不可避免。
有网民举例说,上一年,幼儿园购置了电视等设备,课室装修了一下,新学期的保教费就提高了200元/月,一年就要多交2200多元。
所以,财政补贴成为幼儿园提高收费的“筹码”,并非不可能。
公办幼儿园能否多一些?
针对财政补贴最终推动幼儿园收费提高的担忧,东莞市政协委员陈丽敏分析说,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有不少人关注学前教育的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目前,东莞市直属的幼儿园有机关幼儿园、第二机关幼儿园和实验幼儿园,各镇街也有一些中心幼儿园。这些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好、师资教学水平较高,收费却较低,因为他们都有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
今年,政府下决心要扶持学前教育,准备对幼儿园进行直接的补贴。
至于家长对幼儿园提高收费的担忧,陈丽敏建议,政府可以考虑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多办一些公办幼儿园,使更多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与机关幼儿园、第二机关幼儿园的教师待遇看齐,这样,就兼顾了学前教育的均衡化和公平化了。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政法系副教授赵书山说,政府投入财政扶持学前教育发展,是应该支持的。不过,政府扶持的方式可以变通一下。例如,采用第三方培训平台,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而不是把改善办园环境、提高教师工资和提供教师培训机会全部交给幼儿园。 (记者/吴少敏)
惠民政策需要精心设计
-记者手记
入园难,年年难;入园贵,年年贵。
多年来,入园“难”与“贵”,是郁结于众家长胸口的两个块垒。大家都感觉到,在东莞,要在幼儿园谋个好学位,需要非富即贵。富者入读贵族幼儿园,教学质量好,收费也很高,学费每年多则数万元;贵者,指的是那些有资格、有“办法”送子女进入有财政支持的公办幼儿园入读的人。
非富即贵的人毕竟很少?但不富不贵的大多数,难道不同样是东莞的建设者吗?他们难道不应该同享“幸福东莞”建设的蛋糕吗?
不久前,东莞市财政局与教育局联合下发了《东莞市学前教育政府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准备连续3年每年1亿元来扶持750多所幼儿园的发展。
显然,这750所幼儿园是该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其教师的工资也有望提高。但这个政策能消除不富不贵的大多数人胸中的两个“块垒”吗?
从市场规律来看,这些家长很可能感到失望:“入园难”或许会有所改观,“入园贵”却可能更贵。
推动幼儿园发展,是一项惠民政策。那么,在对幼儿园进行直接补贴外,能否多办一些物美价廉的公办幼儿园呢?能否用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最终降低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呢?
惠民初衷无人非议,但任何政策,包括惠民政策,都需要精心设计,需要找准目标和方向,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具体到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上,惠民政策只有挠到老百姓的最痒处,把钱花到最合适的地方,才能保证政策取得公众欢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