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桌”如何成为“放心桌”?
新学期伊始,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台15条地方规范标准,将原先学生、家长担心饮食安全卫生的“小饭桌”监管起来,把“杂牌军”收编为“正规军”,供学生和家长有针对性地选择。
“小饭桌”未有国家标准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小饭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饭桌”提供学生的午餐和看护服务,在方便学生和家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卫生隐患,不仅家长和学生关心,也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记者了解到,国家目前对“小饭桌”的开办标准还没有立法,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迫在眉睫。
新学期开学,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小饭桌”的监管,把全市685家合格“小饭桌”名单公示在其营业地点临近的学校门口,供家长有针对性地选择,得到社会赞誉。
青岛市富源路小学校长巩敏告诉记者,因为卫生条件没有保障,以前学校不倡导学生到“小饭桌”就餐。“这学期政府对‘小饭桌’加强监管,公示合格的‘小饭桌’名单,这样学生和家长选择就餐地点的空间会更大,作为学校,我们也放心多了。”
15条标准严格把关
经过调研,青岛市公布了开办“小饭桌”的15条地方规范标准。
青岛规定,开办学生“小饭桌”要有独立厨房,并对加工经营面积、餐具消毒、保洁、留样冷藏设施,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原材料进货渠道、食品添加剂使用等作出明文规定。
“这些标准整体略低于正规餐饮企业的开办标准,但针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作了严格要求。”据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柏建超介绍,和一般餐饮企业要求标准相比,“小饭桌”增加了饭菜要留样48小时和不准经营凉拌菜及生食海产品的规定;学生供餐一律实行分餐制,每餐次饭菜都要留样150克,保存48小时,以备检查。另外,“小饭桌”还不得采购加工发芽土豆、油豆等易诱发食物中毒的高风险食品等。
目前,青岛685家合格“小饭桌”,其中市区有248家。市民如果发现“小饭桌”违规操作,可拨打举报电话。
摄像头实时全程监管
“小饭桌”通常都开设在居民区或相对隐蔽的场所,这给执法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今年,青岛市部分区市尝试引入高科技,启用了数字化监管系统,执法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对“小饭桌”进行实时、全程监管。
“系统包括原料索证、餐具消毒、安全预警等8个模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在‘小饭桌’餐厨间安装了摄像头,可实时、清楚地看到饭菜加工的全过程,以及餐具使用情况、食品储藏情况和操作人员个人卫生情况;同时,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及时掌握‘小饭桌’每日的菜谱及进货渠道,有无高风险菜品等,还可以通过语音对讲系统,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经营业主也可随时登录系统,查阅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和操作规程等业务知识,十分便利。”
家长声音 青岛市民王女士:
“省心了,更放心了”
新学期开学,我不像以前那样满街看小广告给孩子找“小饭桌”了,而是在孩子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前,就能选到既卫生又能让孩子吃得有营养的“小饭桌”。
以前,我们全家人都为儿子的午饭操心,现在政府公布了合格的“小饭桌”名单,上面标有开办者姓名、经营场所地址和核定就餐学生人数,另外在公告底部还有市、区食品监督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我们挑选起来方便了、省心了,更重要的是放心了。
专家观点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胡小琪:
“小饭桌”还需政府“管家”
一张“小饭桌”背后,涉及食品、工商、教育、卫生、公安、物价、社区等多个政府部门。因此,应由政府出面,统筹各个相关部门,将分散监督和管理的力量整合起来,进行联合监督,联合执法。只有把各个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并让全社会都参与监督,才能确保给学生一张卫生、放心的“小饭桌”。
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中小学食堂的建设力度,让学生在校内、校外就餐都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