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换教学楼善心实现爱的梦想
23天,200元变30万,戒指换成教学楼。微博公益接力,让贵州民族学院的大三女学生杨艾菁即将实现“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的梦想。最后一次交换,上海某网友愿出资30万元帮助建楼,并于2月29日汇来第一笔款10万元。(3月1日《现代快报》)
短短23天,一对价值200元的戒指,将变成价值30万元的教学楼,这是一个奇迹吗?但是它却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当大三女生杨艾菁通过网络描绘自己这个梦想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干脆称之为“童话”,但是短短23天后,梦想就开始照进现实,一个关于爱与善的童话,也变得真实而美丽起来。
毫无疑问,在这个童话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了爱与善的温暖,充满了信任与责任。我们可以说这个奇迹是网络创造的,因为多数参与以物换物的网友,都是通过网络知道这件事并且参与进来的,即使那些没有直接参与换物的网友,也积极转发微博,以期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但归根结底,网络只是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真正推动梦想变为现实的,还是藏于公众内心的善良与爱心,责任感与公益意识。
没有信任与爱心,网友不会拿一块价值3000元的和田玉换一对价值200元的戒指;没有信任与爱心,女演员周显欣不会无偿捐赠一颗价值3万元的钻戒。最终,在一系列的爱心接龙之后,上海一名神秘网友,慷慨解囊,愿拿出30万元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建一栋教学楼。
一个女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对贫困山区孩子的责任,最终让她萌生出一个堪称伟大的公益蓝图,而网友和公众对她的信任和对她所从事事业的支持,最终把梦想蓝图变为对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变为对山区孩子的呵护。还有什么书中的童话故事,能比这样的现实童话更能打动人心?
在戒指换教学楼的整个过程中,有个细节值得特别关注。上海网友最终决定捐出30万元的同时,他也向梦想践行者杨艾菁提出了几个问题,诸如当地政府会不会支持?学校教师能否获得配备?施工过程如何监督?爱心款项如何支付和管理?杨艾菁必须回答好这几个问题,他的后续善款才会到账。这些“附加条件”的背后,体现出的恰恰是爱心人士的一种理性精神,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善款被滥用乱用,不想让社会的爱心遭受亵渎。这显然要比单纯拿出善款,然后不管不问要好得多。唯其如此,社会公益事业才能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才会有更多的人投入慈善事业。(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