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代表委员谈GDP增速目标调降 教育支出有保证(图)

2012年03月06日 08: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3月5日,拉萨各中小学正式开学,经过春节、藏历新年期间的休息,孩子们重返校园。图为拉萨第一小学学生领到了新课本。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摄
3月5日,拉萨各中小学正式开学,经过春节、藏历新年期间的休息,孩子们重返校园。图为拉萨第一小学学生领到了新课本。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摄

  代表委员谈GDP目标调降和确保教育支出到位

  中国发展追求更加全面均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为7.5%,同时,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也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的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

  经济增速放缓

  有助于提升增长质量

  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GDP增速调到7.5%这样一个目标符合中国实际,也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了中央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代表指出,经济增速放缓表明我们现在更加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去,物质财富的积累很快,但代价是高消耗、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是不可持续的。原有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们正面临调整经济内在结构的紧迫要求。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都是以产业结构优化作为标志的,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必定对增长速度产生影响。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顾问梅兴保委员说,“十二五”规划经济增长目标是按照7%来考虑的,而第一年的GDP增速就已达到了9.2%,今年定在7.5%,有利于逐步向“十二五”目标做好衔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指出,我们认为7.5%的增速目标定的比较合理和理性,因为一方面这个增速仍然是很高的,另一方面,GDP增速适当放缓有助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

  教育支出有保证

  回应公众关切令人兴奋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委员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实现。不过,今年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明确纳入了中央财政的预算编制,应该有望实现这一目标。蔡继明同时指出,虽然中央财政已明确纳入预算,但还需要地方财政的配合,所以中央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

  江西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代表分析说,今年的报告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仅明确了4%的预算比例,而且明确提出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以确保教育公平。

  这么大的教育预算,应该投向哪些方面、如何管好用好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蔡继明认为,应该通过加大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以及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尤其应该大力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此外,他还建议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更多人转向职业教育。

  一降一保

  追求更加均衡的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增长速度适当降一点,教育经费有望实现GDP的占比目标,这些目标和举措的制定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腾出了更大空间,有助于全社会更加均衡健康地发展,是在战略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表现。

  “这符合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经济的增长讲质量,人力资源投资加大数量,也是为了质量,其根本都是为了国家的健康发展。”郑功成说。

  蔡继明指出,关键还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数字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因为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不能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话,即使教育经费增加了,不能加以很好的利用,同样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样的,如果我们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的话,GDP增速即使降一点,同样能为社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视,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越来越实。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基所在,我们强调‘科教兴国’就是这个道理。”虞国庆说。(记者 叶晓楠 王昭 张红 张意轩)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