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安全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学者吁重评估撤点并校
□编辑点题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2011年,校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校车超载、超速、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种种管理盲点,酿成惨剧,令人唏嘘。如何保障孩子们平安上学,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民心问题。
□回放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关于尽快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建议,提出制定校车安全运行管理条例,制订校车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校车生产准入制度,然后通过立法、完善制度,逐步在全国推广。
□进展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这是校车安全管理问题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意见征求工作已经结束,校车安全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
重新评估“撤点并校”
李蓝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撤并农村中小学是造成大量农村校车事故的原因之一,有必要重新检视“撤点并校”。应组织专家重新评估撤点并校,评估时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不要盲目撤点并校,乡镇以下的学校不应该大量撤并,要在就近入学服务半径之外建设校车服务系统。就农村中小学来说,主要是撤并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农村初中。按保证农村小学生就近入学精神,行政村一级的农村小学基本都应保留。对于因撤并学校而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但又因某些客观原因无法恢复原学校的,当地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上学难问题。(本报记者 杨雪梅)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是根本
廖进球代表(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根本解决校车安全问题,主要取决于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目前,农村的教育现状必然造成孩子选择到师资好的学校就读,上学路途相对较远,校车应运而生,而现有的不少校车有质量问题,导致频频出事。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孩子就近入学入托。
针对校车服务所需资金问题,有关方面应以校车安全为契机,通过立法确保校车安全的财政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的比例,把校车服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设立专项资金。校车的设计标准应适应国内道路路况,尤其是农村道路的路况条件,同时在校车设计的细节和人性化方面多一些考虑。(本报记者 吴齐强)
细化校车服务监管
吴旭军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
目前,关于校车安全,交通、公安、教育等多部门都负有监管职能,但这种多头、多层级管理会带来管理尺度不一、权责不明的问题,降低了行政效率,也容易发生相互扯皮的问题。
治理校车安全问题,要明晰责任,细化校车服务的监管。各级政府应将校车安全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在校车的配置、日常运行管理中,教育主管部门承担主要协调和日常监管责任,其他相关部门配合,为校车良性运转开辟绿色通道。具体则由学校来安排校车的线路和进行日常维护。同时,在强化监督方面多下功夫,为全社会及时反映校车安全相关问题开辟通畅的渠道。 (本报记者 钱 伟)
给边疆民族地区更多政策
肖燕委员(昆明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主任)
国家高度重视校车问题,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很及时很必要。需要提出的是,校车问题应该要针对不同地域特点来解决。
各地有各自的特点,平原和山区就不一样,云南省90%多的面积是山区,老百姓居住在山上,孩子出行难、上学难。山区的孩子读书比内地的孩子要辛苦很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经费要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率,向西部、向农村地区倾斜。校车问题应该给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多政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貌设计不同标准的校车,各地则因地制宜进行选择。(本报记者 袁 泉)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