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学生营养改善 称地方也需尽责尽力
国家意志如何变成地方行动
——两会代表委员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出谋划策
【出镜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原市长 汤爱军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红河县副县长 李福珍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旌德县白地镇洪川村党支部书记 余的娜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理工学院院长 李向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健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拨款160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启动国家试点,惠及这些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
据统计,全国1.3亿名农村中小学生中有3000多万名学生住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不住校学生需要在校吃午餐。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受到无数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地方各级政府应该为此提供哪些支持和保障?对于这项事关青少年成长的惠民工程,代表委员们积极出谋划策。
供餐条件有待改善,配套资金亟须解决
“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没有食堂,学生在外面的快餐店解决吃饭问题,卫生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余的娜代表从安徽农村实际出发,认为解决供餐条件问题,一方面要通过选择合格的供餐企业,另一方面学校的食堂建设亟待加强。
中央的专项经费要求全部用于给学生增加营养。但开伙做饭需要炊具,需要支付厨师工资,需要专人监管食品安全,这些都需要钱。“可是,红河县财政收入总共才6000多万元,进行基础建设和维持正常运作都感到负担沉重,要靠国家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要县里拿出更多的配套资金很难。”李福珍代表实话实说。
李福珍代表坦言,除了食堂建设之外,更大的难题是人员配备。“前些日子教育局长跟我说,实现全部供餐算下来要增加上千人手,这部分人能不能招聘,工资怎么办?一下子招这么多人肯定不现实,只能想办法逐步解决。”
对此,王健委员建议,食堂工勤人员的费用问题,应由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人员由学校招聘,以降低食堂成本,并同时保证学生的餐饮质量。
除此之外,在诸如红河县等偏远山区,运输成本、食品安全也存在问题。“牛奶、鸡蛋等食品容易变质,一定要严格把关,别把好事办成坏事。”李福珍代表说,各级政府应当出台细化措施,县、乡镇、学校一直到具体负责人员要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没有一点疏漏。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