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政府负责拨款,学校决定打酱油买醋

2012年03月13日 11:4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两会观察

  “教育不是缺钱的问题,是花不出去,因为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参加北京团分组审议时表示,教育经费中的教育事业费不能用于教育基本建设,而现在最缺的是后者。

  按项目开支进行拨款,这是我国教育拨款中,十分常见的做法,被认为有利于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避免经费被挪用、挤占。但在实践中,这种“项目式”管理却时常出现没有提高效率,反而被浪费,还“逼迫”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挤占与挪用的情况。

  吉代表所说的,就是教育事业经费专门用于核定的项目,即便其过剩,而其他地方资金短缺,但不能把这部分经费用于资金短缺的地方。因为按照教育事业费的管理规定,财政部门根据学校(单位)用款需要,按进度及时把专项经费拨给教育主管部门。凡经核定的项目,学校(单位)不得改变资金用途,确需更改资金用途的,必须专题报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同意方可更改。这种经费预算、拨款和使用方式,在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包括高校的科研项目。

  该管理方式,存在三方面问题:其一,某项经费的投入多少,往往取决于决策者的喜好和政策规定,而不是根据教育和学术研究实际,进行更为科学的预算,像基础教育建设费用不足,而事业经费增长较快;在高等教育,近年来喜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投入得到重视,“软投入”却严重不够。其二,有关部门通过这种方式,把财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可以对教育、学术发号施令,以合法的理由和渠道,干涉教育自主和学术自治,而具体学校、人员缺乏财政独立性,难以根据具体办学、教育与学术活动需要,合理调配使用资金,让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其三,一些学校、人员按实际需要对经费进行调配,遭遇“制度性陷阱”,面临挤占、挪用等违规风险。有一种说法是,想做一点事,就不得不违规,当然,这也有另一种解读,当某机构、某人做出成绩时,这被认为是敢于突破、打破陈规。

  现在,有必要改变这种拨付、管理方式。首先,要提高拨款预算的科学性、民主性,在制订预算时,听取学校、师生、公众的具体意见,在出台后,监督政府部门拨款。其次,更重要的是给学校财政独立空间。这不但关系到经费的合理使用,更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学术研究的自主性——没有财政独立性,办学自主权、教育与学术自主空间,就无从谈起,在发达国家,政府向公立学校拨款,而公立学校照样可自主办学,就与学校财政相对独立有关,政府很少会具体要求拨款怎么使用,而会通过学校理事会对校内预算进行决策、学校每年向师生、社会公众公开年度报告等来确保资金有效用于办学之中。

  不少人担心将资金使用的自主权力交给学校、个人之后,会被滥用,其实,自上而下同时缺乏师生、公众参与决策、监督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但降低经费使用效率,还会增加被滥用的可能——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就是滥用不出成果,也不会被追究,前些年就传出用洗脚费报销科研经费的丑闻——而把经费使用的自主权给学校、研究人员,同时要求财务收支情况完全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既可通过增强财政的独立性,由此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教育自主权,也可有效防范经费浪费以及财务腐败等问题。 (熊丙奇)

【编辑:姚培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