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驴行送书给山区孩子 建驴背上的图书馆(图)
"驴"背上的图书馆 他只想旅行时为山区孩子带本书
26岁的孙智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早在入学之初,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卖手机,卖手机卡给新生,赚了点钱,就想做点实事。”2006年的5月1日,孙智乘火车到达了河南开封。在当地一名志愿者的引荐下,他来到了蔚县雷家镇一艾滋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道吃住在村里。
除了帮助村民,孙智主要负责给当地小孩进行学习辅导,鼓励他们战胜疾病,好好学习。离开的时候,他将剩下的400元钱给村民们买了食物和药品,“回到学校就剩下2块钱了。”
此后,孙智在大学四年中,以驴行的方式,去过了全国30多个省市的110个偏远农村。
孙智说,在艾滋病村的经历,在他心中种下了公益的种子。“我打算更多地参与类似的公益活动。”但一位北京志愿者的遭遇,差点让他的计划夭折。
从艾滋病村回来1年后,当时认识的一位北京的志愿者,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他让我赶紧去体检,因为他知道我也有口腔溃疡。”
拿到体检阴性报告的时候,孙智感慨万千,同时他也开始思考:公益应当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并非牺牲自我,“我就想,应该有一种顺手就可以做的公益。”
驴行送书
山区孩子对书如饥似渴
说起自己旅行送出的第一本书,孙智清楚地记得是《青年文摘》。
“哪一期不记得了,但里面有几篇文章我非常喜欢。《花开不败》,是高考励志的。”孙智家中保存了几箱子的《青年文摘》,都舍不得丢。
2007年暑假,回到山西大同老家的孙智跟几个朋友一起去驴行,前往大同的一个偏远山区,随身带着一本《青年文摘》,“休息的时候翻着看看。”
在当地,一个少年引起了孙智的注意。“他本该上高中的,却辍学了。”少年帮着孙智他们搭建帐篷,给他们当向导,双方很是谈得来。
在帐篷里翻看《青年文摘》的时候,少年有些爱不释手,“见他这么喜欢,我就送给他了。”没想到欣喜若狂的少年,竟然连夜去摘了几根黄瓜作为答谢。
山区少年对书籍的如饥似渴,让孙智酸楚的同时,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次旅行,都带上几本书,送给目的地的孩子们,“不会带太多,就是举手之劳。”
孙智觉得,这样的“微公益”,开始接近自己的想法。
创业圆梦
建立“爱心书报亭”
陶中华是孙智的室友。他喜欢看书,也喜欢跟孙智讨论公益。2009年毕业的时候,陶中华将自己大学期间买的2000多本书,都送给了孙智,“他(陶中华)是我的精神导师。”
一下子有了这么多书,靠自己驴行猴年马月都送不完。于是孙智考虑要借助大家的力量,他放弃了不少前景广阔的工作,决心靠创业来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
“我们3个人东拼西凑了7万元,在校园里搞了2个爱心书报亭。”室友宋紫阳,成为这个创业团队的一分子。
书报亭的创立,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图书捐赠的接受站。2011年5月,原本取名“老孙走天下”的公益活动,在一番思想碰撞后,正式更名为“驴背上的图书馆”,“这个名字大家都很认可,觉得很贴切。”
对于孙智的想法,最初宋紫阳并不看好,他认为自己做公益可能很容易,但要号召同学们都来参与这项活动并非易事。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真正把驴背上的图书馆推广到全国,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但宋紫阳并没有劝孙智打退堂鼓,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全力支持。毕业后的几年时间,宋紫阳多数时间都花在了校园两个爱心书报亭上。
宋紫阳目前主要负责两个爱心书报亭的管理,经常往返两地校园(兰花湖校区)进货和收账。每逢有驴友出行,都会主动到书报亭联系他。在对方来取书时,宋紫阳总不忘给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