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总督学顾问:异化的质量监测损害教育(图)

2012年04月05日 17: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测体系是掌握区域内教育质量动态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为制定和调整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而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指导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以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对质量监测工作进行探索,通过借鉴国际质量监测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了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试验了多种监测方法,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但是,质量监测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质量监测可以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武器,而违背科学规律的质量监测也可以成为维护错误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体系的工具。当前,重视质量监测的正确导向已成为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正确的质量监测导向取决于各级领导、教研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科学质量观、过程观和功能观。当前在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中有几种倾向值得关注。

  一是将质量监测变成学科考试。以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唯一依据的片面质量观已成为某些地区质量监测的实际指导思想。这些地区没有全面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有的只是部分学科的考试,或者虽然形式上也有一套看似全面的体系,但形同虚设。质量监测本来应当是依据科学方法抽样并在较长周期里进行,但在不少地区已经成为学年甚至学期的统一考试或者变相统考。特别是在小学已经解除了小升初考试的压力之后,部分地区的质量监测已经成为应试教育新的生长点。

  二是将质量监测变成分数排队。部分地区行政管理和教学研究人员没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烈意愿和能力,却将质量监测为名的统考作为掌控学校的重要方法。部分地区对统考结果进行分数排队,公布或变相公布排队结果。尤甚的是,区域内对学校排队,学校又对班级和教师排队,有的甚至逐题排队。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包括一部分本来教育改革走在前列、办学特色初步形成的学校,在排队的压力下,不得不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三是将质量监测变成绩效考核。部分地区将监测考试后的分数排队变成对学校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据。有些地区将排队结果张榜公布,有些地区在大会上依照名次进行表扬和批评,个别地区还规定对排名靠后的学校,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对该校校长进行约谈。在绩效工资实施后,部分地区将排名结果与学校和校长的绩效工资挂钩,在校内则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这样一来必然引导教师将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质量监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密切相关的,上述的种种现象实际造成质量监测的功能异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诸多因素,但在学校内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压力传导。在进行质量监测的名义下,区域向学校施压,学校向教师施压,教师必然也会将压力传给学生。这是至今包括小学在内课业压力仍然难以减轻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甚至对学生说,如果哪位同学在这次统测中和我过不去,不要怪我和你过不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普通教育的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体系,质量观成为首要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已将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作为重要任务,同样应当把正确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引导,深化研究,避免使质量监测成为应试教育的新载体,更不能使质量监测成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在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性障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 陶西平)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