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多地学生营养餐问题频现 专家吁建伙食委员会监管(3)

2012年04月06日 11:40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 邓飞:

  我们执行“免费午餐”一年了,我们一些志愿者能把这163个学校管理好,没有资金的问题,没有食品安全的问题,最要紧的核心就是把“免费午餐”项目,提供营养餐的项目要传下去,把这个任务交给学校,把艰巨的任务交给家长,然后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系,学校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每天都要公开,公开账目,我们最快是要求他们通过微博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就把这个项目,把这个事情要真正的扎根到中国乡村里面去,要和当地的农民和当地的学生家长血肉相连,只有这样的话,这个项目才能运转的非常好,因为我们帮助的是农民家里的孩子,由他们出来监督,他们是最有心,也是最乐意去监督和执行的。

  白岩松:

  但是邓飞和他的同伴们只是在做他们这个项目能覆盖到的地方,对中国来说太大了,需要太多的人参与其中。

  有一位秘书长施进军说:学生营养餐补助不能是异化为“零食”补助,发一袋奶、发一个鸡蛋就完事了,也不能变为课间加餐,应该实实在在是正餐。从某种角度来说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

  《河南商报》的王攀认为:解决问题,要么换思路,要么换人。换思路是借鉴民间免费午餐的管理经验,换人是把营养餐的管理权交给民间组织。而交给民间组织管理,是最好的办法。这不仅可以减少政府管理中低效、高成本甚至腐败的问题,还可以让民间组织承担更多责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应该是自我利益、自我权力的下放。当然民间组织要想真正去做好,也需要公开和透明。这一点需要接下来的时候大家集体去思考怎么去办得更好,但是想要办得更好就需要有更精确的数字和相关的调研,有一位教育专家已经开始做这样的工作了。

  解说:

  2011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这应该是一个对国家未来影响巨大的计划,农村学生的营养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去年8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者杨东平所在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就启动了一个“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学者、调研人员,几十个人的团队耗时半年,对云南、青海、贵州、陕西、重庆五个省份进行了调研。薛文俊是这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据他介绍,在团队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专员 薛文俊:

  在调研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有的时候发给学生的鸡蛋是蒸不熟,蒸不熟或者学生直接吃到臭鸡蛋,学生对这种现象反映比较强烈。再一个就是喝牛奶的时候,有时候喝到的是一些过期的牛奶。

  解说:

  而在陕西省的另外一所学校,他们还发现,部分配发下来的奶制品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一块五毛钱的标准。

  薛文俊:

  在陕西省澄城县冯源镇调研的时候,我们做家访的时候发现一些现象,实际过程当中发给学生的牛奶和国家设立的、政府设立的标准之间有一定的误差。

  记者:

  有什么差别?

  薛文俊:

  比如政府设定的牛奶标准是一块五,实际发到学生受众有时候牛奶成本降低,这个奶就是在实际家访的时候,从家长手里面得到的,回来的时候我们经过一些营养专家的鉴定,它的成份主要是矿泉水、白砂糖,还有一部分黄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营养专家说这里面的成份大部分是水,对学生的营养改善起不到任何的帮助作用。

  解说:

  经过对五个省份的调研,调研组发现,目前几个地区实施的营养项目主要是两类:一种是在早餐配发鸡蛋、牛奶等营养品的蛋奶工程。另一种是以正餐形式实施的营养午餐,而实施的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民间组织。薛文俊说在调研一个由民间组织出资的营养午餐项目时也让他有些担忧。

  薛文俊:

  我吃过这样的午餐,当时就是两(三)个菜、一个汤,汤里面就是菜叶那种汤,基本上是每周能吃一顿肉,对学生进行营养改善。基本上都是一些蔬菜类的,而且油比较少,其实它的营养价值不是很高。

  解说: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该项目的负责人杨东平认为,目前确实有些问题需要思考。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东平:

  至少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营养午餐的构成。午餐还是早餐?鸡蛋牛奶还是有饭有菜?这个取决于当地的资源能力和供给能力。第二个,谁来供给?每个学校都建食堂、雇厨师还是委托企业来定制生产或者让政府购买?第三,监督和保障。这个钱,这个饭菜的质量,从食品安全到经费的安全使用谁来监督?我觉得这是三个核心问题。

  解说:

  监管是杨东平认为下一步最应该关注的。那么如何监管?

  杨东平:

  我们建议要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监管,一个是系统内的,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学生、家长、老师组成的类似家长委员会或者伙食委员会,本土化的、落地的这种监督机制,在学校里的。然后还要有一个第三方的监管,这样的话就有三种监督机制了。

  白岩松:

  杨东平他们所做的这样一个调研报告,最后既使是精简版也还这么多,那其中这里谈到了,比如说两种模式,政府在做,民间在做,他认为政府在做的时候弊病在于比如说资金的压力,包括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而民间方面也存在相关的问题,比如说你的可持续性的这种问题,还有这种落地。另外,他们通过调研报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第一个,建立健全营养改善法律法规。第二个,是建立中央财政为主、省级和县级财政为辅、社会力量助力的经费保障模式。我特别认同这一点,因为光靠中央这三块钱,孩子吃不抱,有可能还往回走呢。第三个,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机制。是,光靠政府这个事办不好,也办不长、办不全。第四个,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这样一个好事可以说是刚刚开始起步,那么自然会诞生很多很多问题,在问题中迅速找到对策去把它办得更好。

【编辑:张尚初】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