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换帅后将推最激进改革 22岁教授"唱高音"(2)
[往事]
低调谦卑并不是张尧学的全部表情。“改革”几乎贯穿他的从政生涯。
1999年,张尧学调到教育部科技司任副司长、司长;2001年6月至2009年7月,他坐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此期间,就高教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大木仓的记忆——十年高等教育管理与实践》一书中,张尧学记录了在大木仓胡同教育部大楼里纵横改革的“光辉岁月”,那段日子他忙得连上洗手间都要跑步来回:在高校推行4000门精品课,万本新教材,鼓励教授走上本科生教学讲台。
推行英语教学改革,针对“哑巴英语”的问题强调听说能力,虽然有极少数的“大牌”英语老师强烈反对,但新的四、六级改革方案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台了。张尧学告诉出题专家们,从CCTV—9或者CNN的英语新闻里直接挑片段来考察学生。
“我的很多出题理念跟托福相近,而且比托福的改革早一年!”张尧学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很欣慰地看到,高教改革亦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尽管他们不知道是我做的。”
张尧学还曾在全国大学生中间推行一项创新性实验改革:在全国挑选一万五千名大学生,每人由国家出资一万块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求只有一个:完整地记录下自己做的事情,学习如何做事情。
“学生是非常有创造力的,问题是怎样鼓励和激发他们。例如北师大有几个学生花了半年时间调查了北京所有的亲王坟,这就很了不起!如果这些人里今后能出一个像比尔·盖茨或超过他的人,那该多好啊!”
[新政]
“水平不够的趁早不要呆在中南大学。”低调履新四个月后,张尧学终于亮剑。
2月末,中南大学召开第三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二次会议。这次被称为“双代会”的会议,最大的主题词是:改革。
在工作报告中,张尧学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陈述自己的思路与举措。他即将推行的改革,包括人事、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技体制等4方面。
其中,人事改革是重中之重。“学校现在存在着种种以人为核心的问题。”张尧学说。
该校副教授陈儒军在博客上,描述了自己所理解的人事改革:
“讲师主要搞科研,不用上课了;讲师6年内升不上副教授,将转为非学校编制员工,得自己养活自己,也可以选择走人;讲师评副教授,主要看科研成果,不看教学。”
“本科生的课主要由教授和副教授讲授。教授和副教授才算学校永久员工。 教授和副教授可享受半年的带薪休假,但必须到国外讲学或进修。”
“管理人员的收入不再根据行政级别的高低,而是根据服务年限和服务质量。大家不用为当官争得头破血流了。”
“讲师也可以带博士生,只要有项目支持。研究生主要由有项目的老师带,导师为研究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条件。”
“中国高等教育最激进改革。”陈儒军评价张尧学的新政说。在他看来,中南大学和沿海大学相比在区域上处于不利地位。但正如袁绍拥有富饶的沿海土地因不善待人才而一败涂地一样,中南大学虽然没有雄厚的资源,没有富饶的“土地”,却可以学曹操在培养和使用一流人才上大胆创新而获得崛起之机。
“对于中南大学来说,在人才战略上创造能够培养人才、挖掘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和环境,成为中南大学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之举。大学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南大学要快速发展,必须在人才战略上有所作为。”
他对此充满期待,“照此发展下去,中南大学的明天肯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