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超前补课现象透视:培训班凶猛 择校成帮凶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09日 14:3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下午5点,天空飘着冰凉的雨。王女士准时等在某奥数培训班的大门口,远远看到走出来的儿子,她赶忙招手督促他快点走,因为下一个奥数班6点不到就要开课,母子俩的晚餐只能在路边将就解决。

  这样的场景,其中的辛苦,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其实奥数班上讲的东西,基本上是学校教材上没有和教学大纲不作要求的。据悉,上海小学生中读奥数的人数起码在2万以上,以四年级和五年级为最多。

  除奥数外,就是普通的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也存在超前补课的现象:让幼儿园孩子学小学课程内容,让小学生学初中的课程内容。而其背后的动机,还是归结到一点——为了上一个“好学校”。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社会上流传甚广,被很多家庭奉为金科玉律。你家孩子上小学前能识200个字,我家孩子要识300个;你家孩子上了语文、数学两个辅导班,我家孩子还要多上英语班、钢琴班;你家孩子对口入学上普通校,我家孩子要上区重点、市重点。从“起跑线”开始,就要跑在前面,追求在学业、事业乃至人生幸福方面,都一路领先。

  各领域专家对此充满了忧虑。他们认为,学生的认知成长自有内在规律,忽视其年龄特点的超前补课、过度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违背孩子个人意愿的强塞硬加可以短期内显出学业成绩上的优势,学习主动性的泯灭、社会适应性的缺失,却会对孩子终身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补课凶猛

  培训机构开办幼儿园不得设置的识字班、数学班、英语班,把6岁的孩子当成9岁的孩子教;小学五年级的辅导班,教的多是初中的知识。

  3月16日晚,上海水城南路某大厦6楼,“新甲”青少儿培训机构。

  接待大厅里摆着一排长凳,让家长们休息,周边有四五个小教室。资料架上陈列着各种宣传单,另一个陈列架上摆放着这家机构自主开发的培训教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墙上贴着的一张“温馨提示”,上面详细列举了“中环杯”、“春蕾杯”、“七彩杯”等各种竞赛活动的报名及考试时间。

  当接待员得知记者亲戚的小孩已读幼儿园大班却还没有学拼音时,热心地说:“一定要让孩子上拼音识字班,现在小学里不学拼音,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就45篇课文,孩子进去之后,跟不上的!以后小孩要用拼音打电脑,小时候学不好,可要受苦一辈子。你可以听听看,我们的课对幼小衔接很有帮助。”

  18时30分,记者与5个小朋友坐进教室。这里没有窗户,能看到的只是桌椅和黑板,没有玩具。4个小女孩坐在第一排,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倩倩个头很小,把两张椅子叠放起来坐;已读一年级的强强单独坐第二排。

  “我们先来复习上次课学过的字。”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默,总共12个词:早饭、迟来、阴天、晴空、富贵、贫贱、果树、电影、夜色、晚安、裤腰、鸡腿。默写结束后,老师拿出一方印章,盖在小朋友本子上:“加油”。

  接下来学教材第八课,一共学习12个词:饭团、面团、汤团、圆桌、图画,图纸、圈套、圈点、桃花、桃树、鸭梨、香水梨,其中包括团、圆、图、圈、桃、梨6个生字。40分钟里,学生一直趴在课桌上,几乎没停下手中的笔。

  大口框结构的4个字还没学完,强强就离开座位,边动边说:“马上要学水果了,我喜欢吃水果。”开始老师没吭声,后来提醒他回位子上坐好。

  这节课的最后一项内容是用新学的6个字造句,造完了就可以休息。倩倩不太情愿地第四个举手:“我爱吃饭团,我很爱画图画,我爱吃汤圆,我不会玩呼啦圈,我爱吃蜜桃,我爱吃生梨。”老师鼓励她:“不能总是说‘我爱什么’,希望以后你造得更好,在一年级赢得老师的夸奖。”

  倩倩来到门外大厅,像一头受伤的小兽偎依在奶奶身旁,喝水,吃波力海苔。休息了好大一会儿,快到上课时间了,她还不肯回到教室去。

  接待员介绍:“他们上的是第四期,从小班、中班的时候就开始上;第一期是学拼音的,有一个班刚刚开,你明天就可以带孩子来。”关于价格,她告诉记者:“一期是12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总共1880元。”

  记者翻阅上海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发现,一年级开始不是学汉语拼音,而是11课“入学准备”,教孩子学习识字;从第22页开始才是“读儿歌识字学拼音”。接待员的说法有部分道理。“新甲”辅导班学的字有一定难度,对比课本后的生字表,“晴”字在二年级才学,“圈”字则到三年级才学。

  送孩子去上社会机构办的辅导班,在家长中绝非个别现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61%的受访家长表示其孩子参加过兴趣班,其中参加过社会机构所办兴趣班的占比达72.2%。打开上海人气颇旺的“旺乙”教育论坛,扑面而来的是50多家培训机构的列表。培训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学科类的识字班、英语班、数学班,也有兴趣类的钢琴班、舞蹈班等。

  3月18日晚上,根据“旺乙”网的指引,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兰溪路上的“问丙”教育。这里的数学培训采用模块化课程,学生可以随时加入。例如小学五年级,学习内容包括扇形、质数和合数、韩信点兵、抽屉原理、正方体和长方体、圆柱、圆锥等19个知识点,分19次上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超越了学校课堂教学范围,很多是初中才学的内容。

  每个星期日上午,乐乐都要去“普丁”业余进修学校上“艺术演讲”课。她在某民办小学读三年级,而“普丁”就设在学校旁边的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所谓“艺术演讲”,就是阅读和作文,所谓“三年级思维训练”,就是“三年级奥数”,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彼此心照不宣。乐乐说,“我学过的和演讲有关的内容,就是练习‘四是四、十是十’绕口令,别的都是在做阅读理解、写作文。”

  乐乐还报名学习新概念英语,在网上听有关学习内容,加上学校本身布置的作业,她的周末两天安排得满满当当,连自家楼下广场的梅花展都没去玩玩。

  缘何抢跑

  超前补课有多方面成因,优质民办学校招生时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培训机构对利益的追逐、家长的盲目与虚荣助长了这种风气。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似是而非的话在很多家长眼里有着形象的解释:孩子以后要有出息,一定得上好大学,奔着清华、北大去,至少也得是“985工程”高校,而上好大学一定得上好高中,逐级下来得去好初中、好小学、好幼儿园,环环相扣,为孩子铺就一条“成功”路。

  在上海,公办小学和幼儿园招生为对口入学,而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学校可以挑选学生。面对蜂拥而来的报名者,这些民办学校不仅祭起高收费的大旗,而且通过举办考试、查看竞赛成绩和获奖证书的办法,对学生展开选拔。在这样的引导下,家长纷纷送孩子去上辅导班,考证考级,以求在升学中脱颖而出。

  上海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主任朱坚认为,择校热、辅导班热是社会的浮躁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家长们并不是从教育规律出发去爱护孩子,而是以为上的辅导班越多越好、越贵越好,实际上是非常盲目的。”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超前学习上好学校,这体现了家长的虚荣心。”上海市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说。在郭宗莉看来,家长的从众心理是导致超前学习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

  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家长的择校,而一些优质学校的择生也成了误导学生超前补课的帮凶。作为一所颇受老百姓青睐的公办小学,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招生时实行对口入学,不接收择校生。校长张人利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真本事,在于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掌控,把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教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不是在招生环节动歪脑筋。”

  个别学校出于收费目的自己也举办课外培训班。上海“协戊”双语小学2月20日至4月15日接受新生入学报名,而从3月25日至4月15日的4个周日,该校举行“小学课程体验”,每个周日下午上课3小时,总共收费1200元。家长们把这称为幼小衔接班,在网上讨论是不是值得上时,一位家长说:“衔接本没有必要,但是你想进这个学校就有必要了。我们报了这所学校,衔接班也报了。”这所小学在学生报名期间、面谈之前举办课程体验班,每小时收费高达100元,无异于趁火打劫。

  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对利益的追逐也是辅导班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家长和孩子有补课的需求,培训机构希望抓住机会赚钱,双方不谋而合。这里几乎没什么门槛,注册一家公司,租一间房子,打打政策的擦边球就可以开班招生了。

  “问丙”教育注册在上海兰溪路某大厦一个房间,授课点在同楼不远处,类似酒店的小套间,总共只有二三十平方米。推门进去是几平方米的办公区域,放着两张办公桌,随后是卫生间和走廊,最里面是教室,两排桌椅能容纳16个小朋友,黑板墙面和第一排课桌之间只有约摸1米宽。

  记者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到,上海“问丙”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营业期限为2009年5月6日之后10年,经营范围为“教育信息咨询(不得从事教育培训、中介、家教)”。从“旺乙”网上的帖子看,在“问丙”刚刚拿到营业执照不久的2009年7月,就开始对外招收初中、小学、幼儿国学班,明显超出经营范围。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能量却大得很,开办了从幼小衔接到小学五年级的多个数学辅导班。从墙上贴着的学生成绩表来看,总共有七八十人。五年级奥数班分19次课讲完,学费2000元。用这样的标准算,一位教员加一位助手,每周只要上十多节课,一个月的收入便可达三四万元。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