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前补课现象透视:培训班凶猛 择校成帮凶(2)
危害甚远
幼儿阶段花大量时间训练的算数等技能,在小学一年级里优势体现不到半年,以后就“泯然众人矣”。超前补课违背儿童发育规律,无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专家指出,参加辅导班抢跑带来的未必是成绩的一马当先,反而可能是重重地跌倒,留下后遗症。
上海市副市长、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带头人沈晓明指出,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教学规律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尽管各国文化背景不同、使用的文字不同,语言发育的规律、数学概念发展的规律却基本相同。在语言学习方面,孩子最先学会表达的是妈妈、花、狗、吃、呜呜等50个词;就掌握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而言,都是读数、写数最难,找规律、“立体图形”、“包含”最容易。如果让孩子超前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容易导致近视眼等其他问题。
沈晓明认为,教师和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教学和家庭教育都要符合这些规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记者暗访的辅导班上,在拼音识字班的倩倩有点跟不上半小时学12个生词的快节奏,整节课都是在低着头写字,要造句子也非常牵强,她的无奈和无助谁能体会?上海提出,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每天控制在25至30分钟,倩倩一个晚上的学习量就是推荐学习时间的3倍。强强学习基础好一些,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却已有显现。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认为,“超前补课有一个很大的害处,学生以为已经学过了,什么都懂,上课的时候就不再认真听。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等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很晚了。在孩子小时候,循序渐进地学习、集中注意力听讲非常重要。”
一时的学习超前等同于一直超前吗?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一书援引的数据表明,幼儿阶段花大量时间训练的算数等技能,在小学一年级里优势体现不到半年,以后就“泯然众人矣”。而当初的大量强力训练,可能抑制孩子天性,给孩子长远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合力遏制
超前补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幼儿园、小学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合力加以遏制。
向幼儿园的小朋友强力灌输小学二三年级才学的内容,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体系外接受一套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速成,能否取得正面效果,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汤林春认为,如果幼儿、小学生对某些方面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比如钢琴、画画等,家长满足他们的求学愿望是值得提倡的,但不顾孩子年龄特点、学习基础、个人爱好把他们强行送进辅导班,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失去探索的信心,必须坚决反对。
专家呼吁,遏制不合理存在的辅导班,首先要向家长开展宣传教育,从培训的受众角度缩减市场需求。张人利校长用自己设计的默写实验告诉家长们,孩子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用一个模子去要求学生。静教附校在家校互动环节宣讲中特别强调应注重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让家长慎重送孩子去辅导班。
上海思南路幼儿园面向大班孩子的家长进行幼小衔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介绍儿童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儿童的阅读不是背诗、识字,告诉家长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每周至少拿出半天和孩子一起活动,做孩子喜欢的事情。这种面向家长的幼小衔接远比直接培训学生来得有效,很多家长告诉郭宗莉园长:“和同事亲戚聊天,总是为孩子感到焦虑,似乎不上辅导班就少了些什么;但听到幼儿园的介绍,就会明白很多道理,心里亮堂起来。”
在社会机构举办辅导班的同时,一些在校教师也开始兼职授课甚至开办“家庭圆桌”,私下授课赚“外快”。不少校长认为,这种做法害处多多:首先,让纯正的师生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伤害甚至毒化了尊师重教的风气;其次,过于劳累,不利于教师身体健康;再其次,也不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专家们指出,必须切断公办学校及教师与辅导班的“暧昧”联系。
朱坚主任认为,目前,上海对在校教师不参与校外辅导班授课更多是一种柔性的引导,通过师德建设,在评选先进、发放绩效工资、职务晋升等环节加以体现,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有必要把“不参与辅导班授课”作为刚性要求,首先对公办学校的老师加以约束。
一些小学、初中等在招生时查看孩子的竞赛成绩、考级证书,或者自主进行学科成绩测试,直接误导了家长。2011年年底,上海果断取消了已举办十几年的“通用外语星级考”,要求小学、初中在学生入学报名时一律拒收学生所提供的奥数成绩、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凡违反规定的,公办学校将对校长等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民办学校则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及时纠正,拒不改正的,核减该校第二年30%的招生计划数。
家长纷纷为出台新措施狠刹“考证热”、“竞赛热”的做法拍手叫好,同时也不由担心:要求民办学校招生时不得以竞赛成绩、考级证书为依据,是不是能落到实处?一下子能管得过来吗?朱坚对此表示,在民办学校进行招生面谈期间,教育督导中心将展开暗访检查,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处理。
工商、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大对违法违规举办培训班的查处力度。“问丙”教育的违规培训持续了近3年,巧合的是,在记者探访之后第二天的3月19日,其营业执照因两年未年检被吊销。记者分别致电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普陀分局和曹杨工商所,工作人员告知,“问丙”教育如继续开展培训活动,肯定是无证经营;但除非家长向“12315”进行消费投诉举报,工商部门不会去主动查处。3月31日,记者了解到,“问丙”教育的招生、培训工作仍在进行。
专家指出,有必要完善立法,实现多部门联动,加大监管力度,使培训班的举办符合教育规律。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规定,设立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工商部门应当将有关申请材料送教育行政部门或人保部门“征求意见”。这里的“征求意见”表述过于宽泛,是一般的意见咨询,还是正式的行政审批?
倪闽景呼吁,对于面向中小学、幼儿园的培训,有必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并进行共同监管,坚决制止那些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教学行为。
朱坚对此非常认同:“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招生开辅导班的。大家知道,银行的设立远非在工商部门注册那么简单,一定得经过银监等部门的审批同意。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此类似,特别是面向幼儿及小学生的教育,必须严格审批、严格监管。”
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倪闽景已正式提出相关议案,呼吁面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各类培训统一归口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凡面对低龄儿童的学科类竞赛和考级一律不允许开展。“我们希望专门立法或修改青少年保护条例、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把这条加进去,完善法律法规,救救孩子。” (文中3名学生及含甲、乙、丙、丁、戊的机构皆为化名 记者 董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