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成流浪“犀利哥” 专家解读心理历程
专家为“犀利哥” 画出心理素描
本报连续多日关于“犀利哥”的报道,引起读者和汉网网友强烈反响,纷纷参与到寻找“犀利哥”的行列。昨日(16日),熊吉波的大学同学,也在QQ群里回忆其特征,发动人们分头寻找。
中午12时许,本报热线接到一位读者的电话,称报纸上刊登的“犀利哥”就在江岸区新荣村轻轨旁。记者当即赶过去,结果仍发现此“哥”非彼“哥”。
昨日,记者从与熊吉波大学同班同学,以及其哥哥姐姐的交流中,试图还原他的成长历程,并请武汉人力资源市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逐一点评。
他为什么难经社会风雨?
熊吉波1995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当时,在全班31位同学中,他的高考成绩排在第一名。由于家在农村,生活一直比较朴素。早年父亲去世,五个孩子中,他排行老幺。考上大学后,一直是哥哥姐姐供他上学。
点评: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缺少阳刚之气,再加上在家中是老幺,而在农村一般老幺是受宠的。这为后面他经不起社会上的“风吹雨打”埋下伏笔。
他的择业为何屡战屡败?
1999年熊吉波毕业后,在中建十一局荆门工地上班。据熊吉波的哥哥熊先生回忆,熊吉波个子比较瘦弱,在工地上班,背一些大件东西,肯定很辛苦。
2000年,熊吉波辞职到了东莞一家制衣厂上班。当年春节,还和深圳的同学在一起喝酒。
点评:这与熊吉波缺少职业规划有关,他在择业上有些盲从,由于上大学都是哥哥姐姐在照顾,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急于回报,急于求成,结果在找工作上事与愿违。
他为什么频繁更换工作?
熊吉波2002年又来到深圳。同学何伟说,熊来深圳,与自己住在一起。从交流中得知,熊对工作不是很满意,很长时间没与家人联系。“我劝他,要静下心来找工作,平时多与家人联系。”后来,工作没找到,熊说回东莞去考报关员。据熊吉波的姐姐熊小兰回忆,自己最后一次见弟弟,是在1999年。熊吉波到东莞后,来过不到5次电话。
点评: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择业不理想,感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跟家人联系,将自己封闭起来;第二种情况,是他有发奋的心态,决定一定要找到如意工作,才向家人报告,而选择暂时沉默。
他为什么喜欢被人关心?
在同学江志明的记忆中,熊吉波走路喜欢踮脚尖。“10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习惯。”在武汉工作的同学彭琼艳说,他的言行比较朴实。感觉比较喜欢被人关心,不大爱表现自己。
点评:这应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可能从小在母亲、哥哥姐姐呵护下生活,导致熊吉波走向社会后,断了链。如果不调整心态,就会造成人格缺陷。(记者 胡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