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的副教授拿什么评教授职称
有媒体报道说,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对该院一名教授大打出手,其打人原因竟是“未评上教授职称”,而被打的教授正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那么打人者是个什么背景?小马飞刀告诉大家,打人者是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而且是一个在专业上颇有建树的研究者。
颇有建树的法学研究者居然动手打人,是什么把他逼得斯文扫地。职称,现行的职称制度。早在三年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进行的一项千人调查显示,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的确,当职称和利益密切挂钩,身处其中的人不免为之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可问题是,职称真的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吗?不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技术职称哪个国家都有,但像我们这样,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职称的现象,还真没听说过,所有的职称都按初级、中级和高级甚至更高级的分布排列。由于各行各业都要评职称,评职称就要有论文,就要考外语,于是,催生了好些相关产业。别的不说,单就论文,网上产、销、发表一条龙服务,生意兴旺极了。据说,如果需要专著,也一样有人代写。代写是什么价,不代写,只代为找发表刊物是什么价,一清二楚。同时,什么等级的刊物什么价,增刊什么价,非增刊什么价,也一清二楚。
其实张鸣先生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小马飞刀以为,职称评定已经成为某些行政机构“捞钱”的手段。众所周知,除了论文,还要考外语、考计算机,而这些都要缴纳数额不等的费用。如果是搞外语、计算机专业的,可以理解。但是其他行业的,比如教语文的、跑新闻的,几个时候用得着外语?而且计算机操作常识应该掌握,可非得考程序语言,又不从事编程或开发,考来何用。还有就是所在单位行政级别高低的问题。一些水平高却在低级别单位工作的人,想要拿个高级别的职称,难于上青天,可一些才干平平在高级别单位的人,却能轻松地拿到高职称享受高待遇,公正吗?
权力寻租、弄虚作假、潜规则盛行……这就是当前中国职称评定的怪现状。可问题是这些事谁都清楚,就是改不了。小马飞刀清楚地记得,早在2004年,国内各大媒体集体“开火”,建议取消外语考试,但人事部门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继续对知识分子的专业贡献予以蔑视和侵犯。于是大家心凉了,只能默默地承受。
期待职称改革的春天早日到来。(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