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为小升初就读全日制补习班 暴露监管漏洞(2)
“就算下血本也得补,拼了”
每个月4000—5000元的收费也挡不住家长报名的脚步,“没办法,要是想上某所民办学校,就得上有民办学校教师给学生上课的培训机构,而这些内容,在公办小学里并不会涉及,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贵也值了”。
“就看这次考试结果怎样了……”4月30日早上,成都西川中学小升初测试考场外,家长张阳略带紧张地对记者说。
张阳的孩子刚刚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校“全日制”补习,这次小升初考试,她给孩子报了3所学校,每天1所,连考3天。
“娃娃学习一直都很刻苦,参加‘华罗庚杯数学竞赛’还拿了个一等奖,考民办学校还是很有把握的,让他去‘全日制’班再增加些胜算。”张阳说,鉴于今年非常激烈的小升初考试,4月15日,她到学校给孩子请了半个月假,然后找到了一家培训机构的“全日制”班。
“半个月收费3000元。”张阳说,虽然也心疼钱,但如果孩子能顺利考上,这钱花得也值了。
据了解,在成都的培训机构里,像这样的“全日制”小班培训,收费一般都不低。“考前一个月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考前‘全日制’培训,收费4000—5000元;考前两个月‘全日制’培训,收费8000—10000元;如果是一对一名师上课,费用则会更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培训机构老师介绍。
另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谢勇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从去年寒假起就开始在某培训机构进行一对一补课,收费大约6000元一个月。由于面临小升初考试,就向学校请了一个月的假,现在每天在培训机构上半天课,其余半天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谢勇说:“孩子上的是突击班,补习15天,收费4000元。”
为何家长们舍得下这么大的血本?“你要考民办学校,如果不参加补习,基本没戏!”在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门口,一位家长向记者道破了其中奥妙。
原来,每年小升初测试,不少民办学校在学生报名时都发放了各自往年的考试题和不同的出题方向,这些题目往往都超出了小学6年的教材内容,很多还涉及奥数。而在公办小学,老师们都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授课,不会涉及这么深的内容。孩子们要搞懂这些题目,只有依靠补习机构。
“培训机构的老师会针对这些民办学校的历年考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这位家长说,他曾经了解过,这些培训机构的老师很多都来自孩子要报考的民办学校。“这就基本相当于命制考试题目的老师给孩子补习,谁不动心呢?”
而望子成龙培训学校一位负责接受咨询的老师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给孩子安排的一般都是七中嘉祥(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外(成都外国语学校)、实外(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老师。”
正是因为这种师资优势,让一些家长对这些培训机构十分依赖。张阳的一位同事在4月里的最后10天,给孩子从培训机构找了5个老师在家补习,还戏称自己的孩子是“钢铁战士”,从早上8点一直学到晚上10点。“没办法,为了小升初,拼了!”张阳还介绍,像她的孩子这样请假到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在孩子的学校不在少数。“家长要么找熟识的医生开一个月或半个月的病假条,要么直接跟学校说去补习,老师们其实都心知肚明。”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这些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是否有利益关系,值得探究。更值得注意的是,‘全日制’培训班现象和一些学生课后参加培训班不同,小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如果老师明知学生离校是去参加补习班,那么学校监管就存在严重漏洞,甚至是和义务教育法相违背的。”
从未停止过的补习战
哪怕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有五六年的补课史。面对补课市场的火爆,连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感慨:假期报名的学生最多,每到那个时候,“就像打了一场大仗一样,累得会掉一层皮”。
如果把小升初比作一场战役的话,临考前的“全日制”培训就是这场战役的总攻令,而对于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说,打响这场战役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更早。
苏杨是成都市肖家河街附近一所小学五年级(2)班的学生,虽然小升初距他还有一年时间,但他参加培训机构补习的时间却超过了5年。在他家中的书桌旁,记者见到了两张密密麻麻的课表。一张是学校每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课的课表,另一张则是周末和暑期他在培训学校补习的课表。
记者看到,每个星期六,苏杨的时间基本交给了社会补习机构。上午8点半至10点,补语文;10点半至12点,补英语;下午2点半至4点半,是两个小时的奥数集训。
苏杨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是这家培训学校的常客了。一二年级时,妈妈帮他报了美术兴趣班和拉丁舞兴趣班;到三年级,他开始补习英语和数学,“数学就是奥数启蒙班,老师说这是为将来小升初打基础”;到五年级,父母又给他增加了语文,这样苏杨在学校学的所有科目都在这家培训机构得到了“对应”。每门科目的补习费用不菲,一学期下来,苏杨花在培训班上的钱超过了3000元。
而在苏杨班上,像他一样从小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占到了80%。“只有不到10个同学没有补课,我在培训班上,就遇到了3个班上的同学。”苏杨说。
对家长送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火爆场景,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了3年的冯丽(化名)深有感触。
从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冯丽就进了成都这家培训学校。从此,每个寒暑假对她来说都无异于一场煎熬,“就像打了一场大仗一样,累得会掉一层皮”。
在这家培训机构,她是一个分校区的负责人,还兼着该校区的初一英语教学任务。“每个寒暑假都是我们的招生旺季,各个培训机构都会在这段时间铆足了劲儿争夺生源。”冯丽告诉记者,最火爆的一天,她接了100多个电话,舌头都起泡了。
据冯丽透露,每家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都大同小异,小学低段着重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高段开始着重奥数训练,兼顾语文、英语学科的补习,到了初高中则完全奔着提高分数而去,根据报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培优补差”和“火箭提速”两个层次授课。
“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来参加补习的就没有不学奥数的。”冯丽说,培训班都实行小班化教学,人数一般20—25人,最多不超过30人,而小学高段的奥数培训班往往都会超员,最终不得不因为人员爆棚分成两个班上课。
以小升初的名义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不仅在成都是普遍现象,在四川其他市(州),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门外见到了送孩子参加考试的眉山家长夏先生,从女儿三年级起,他就开始送她参加补习。“本来我们二级城市的教育质量就比不上成都,可成都的孩子都还在补习,你说我们不补,参加成都学校的小升初测试哪有希望?”
“小升初考试已经和中考、高考共同形成绑架学生的链条,让学生不堪重负。”熊丙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