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回乡办学校每年免费百万 被称最善良校长
中新网张家口5月25日电(陈国林 肖光明 崔涛)在因风电和草原音乐节而闻名的河北省张北县,孙亮算得上一个传奇人物。
他种过田,贩过皮毛,20年前举家进京打工,曾是北京火车站最拼命的环卫工。现在,他是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张家口市人大代表、张北成龙学校董事长,也是“张北因你而精彩”大型公益片的主角之一,曾被媒体评为“中国时代风采人物”。
中新网记者日前走进国家级贫困县张北,走近孙亮,了解他的别样人生,以及他正艰难打造的文化产业园。
坝上农民孙亮:对贫穷刻骨铭心
在盛产土豆和莜面的河北坝上农村,大风和贫穷至今依然是人们熟悉的事物。孙亮操着浓重的张北口音,向记者讲起他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对贫困刻骨铭心。
1962年12月,孙亮出生在张北县的郝家营乡。“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孙亮的家庭又因文化大革命冲击,只能靠国家的救济粮维生。
“虽然现在的张北盛产莜面,但我小时候只记得吃过高粱。当时是按照人数分配口粮,我们兄弟姐妹6人,一人一天平均只能有一斤的粗粮,从1966年到1976年就没有吃饱过。” 回忆起童年的生活,孙亮记忆中能留下的大部分是饥饿。
初中毕业后,孙亮回到村里,先后当过记工员、保管员、会计和生产队副队长。好好工作和吃饱饭是当时唯一的想法。当记者问及他年轻时的理想时,孙亮坦言:“当时没有什么理想,根本没时间去想。如果好好工作、能吃饱饭也是理想,那可能是当时最现实的一个。”
曾经梦想当兵,但未能如愿
如果说,人生的发展需要经过多次历练,那么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孙亮经历了太多。
1982年,这个曾经梦想当兵的年轻人没有如愿后,在村里干起了防疫的工作。40年后,孙亮在他宽大的办公室告诉记者,那时想当兵,也不是因为什么崇高的理想,只是觉得作为农村青年,当兵是个很好的出路。没能挑上兵,也主要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父亲参加过中国国民党。
孙亮口中的“防疫工作”,就是给村里的马、牛、羊、猪等家畜打防疫针,在街道、庭院撒白石灰。最后唯一的收获是,他略懂兽医。
从1986年开始,头脑灵活的孙亮开始从内蒙古到张家口倒卖皮毛、贩卖牛马。
第一次经商没有给他带来财富。几年后,因为竞争增大,没有利润,孙亮不得不放弃皮毛生意。
北京站农民工孙亮:每天工作16小时
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5亿人,其中外出就业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2049元。这份报告中,河北成为全国第九大农民工输出省。
而来自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该省转移农村劳动力总量已经达到1528.8万人,同比增加了118万人。全省农村尚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力300多万人,农民工群体还将不断扩大。
记者近日在孙亮的家乡张家口多地乡镇看到,50岁以下的农民大多到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打工,村庄只剩下老弱病残人口,加之干旱缺水群众生活困难,而让这些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几乎是乡镇干部的主要工作。
20年前,孙亮最早加入了进京打工大军。1992年是他的人生转折点,父亲去世后,孙亮带着母亲、妻子和6岁的儿子到了北京,开始了打工生活。他们租住了铁路居委会的一间小屋,一家4口蜗居在不到10平米的房间。
夫妻二人在北京火车站找到了一份环卫工作。从车站绿化到打扫卫生,他和爱人每天都坚持工作。谈起当时的工资,孙亮记忆犹新,“我爱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能挣450块钱。我工作16个小时,能挣到9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