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组公益团队支教山村 借此经历获哈佛录取(3)
“你可能不会想到,我们现在最大的一笔款项,是一名煤老板捐的。”在志愿者眼中,煤老板对于支教的慷慨大方粉碎了外界对于他们奢华拜金的形象传递。
“传递童年”一名成员的朋友父亲是山西的一名煤老板。2010年他向这名有钱人寻求帮助时,这名煤老板当即带他来到银行,取出了2万元现金。
“传递童年”在招募志愿者时即已达成协议,组织只负责志愿者的制式衣服,其他的住宿、出行费用都要他们自理。
更多时候,支教花费资金则是依靠这些已经考入大学的志愿者,返回老家举办培训班创收。此时,志愿者们清华、北大、中科大的身份标签起了作用。
但前不久,银川当地的民政局来电告知,“传递童年”没有募集钱款的资质,让他们注意。
山东的志愿者“这只兔子身强力壮三头六臂”在师范类学校就读,这个女孩作为区域负责人就和其他的师范类志愿者,承担了制定培训教材的工作。“打个比方,城市里的英语教材根本不适合山区孩子,他们的底子差,对于很多流行产品没有印象,于是就需要重新做教材供支教用。”
公益梦想看起来美好,但在现实面前是细节和程序的繁琐,有时甚至需要“危机公关”。曹原经历过这么一次,有一位支教的志愿者晚上从山村私自回到县城,喝醉酒后第二天没去学校,山村校长打了多次电话都没法接通,最后情绪变成了恼怒。“我需要不停地跟对方说好话,同时又得教育志愿者。”
还有的校长担心支教之后会影响他们的教育水平。“比方山村的英语老师发音一般不准,支教的志愿者纠正后,校方的老师就难以再服众,他们会变得有意见。志愿者只是一时的,山村的教师是终生的,你说怎么办?”
这么几年下来,“传递童年”就想着做远程教育的支教试点,好不容易联系到了能够提供电脑的公司,但山村学校上网成了麻烦。志愿者们去找电信部门沟通,对方说拉网需要等待,半年过去了至今音信皆无。
公益行为被哈佛看中
“传递童年”的确成就了杨凌留学之路。
据报道,单论杨凌的SAT考试成绩,并不足以使他迈入哈佛校门。而在面试时,是杨凌在公益组织上的实际工作,让哈佛最终录取了他。
有报道说,“杨凌成为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面试时杨凌遭遇了什么问题?哈佛看重了杨凌哪一方面?记者曾向哈佛大学发送采访邮件,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曹原这样解构公益和杨凌之间的关系,“是彼此成就了对方”。
“公益不是一腔热血的冲动就可以做好的,如果说喜悦和满足感是促使我们开启这样一件事的原因,那么责任感则是把它坚持下去的动力。”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当你坐车,在山路上颠簸四五个小时后,见到学校孩子那一刻心中的感受;很多人没有看到过,一个山村的校长为了迎接我们走了几个小时山路,在外面欢迎我们的感动。”
一名志愿者这样发表自己的感慨,“即使是从地上捡起一片废纸扔进垃圾桶,也是改变世界。”
有外界人士坦言,“杨凌们”的梦想更值得珍视,“成就”的结果并不能取代“去成就”的过程。(注:本版照片来自传递童年教育促进会)(记者 孙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