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改革家鞭挞高校学术泡沫 学者巧立名目挂头衔

2012年05月29日 15:1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在5月27日深圳举行的“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论坛上,知名教育改革家刘道玉表示,当前高校存在“学术泡沫”。他称,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用名山秀水命名学者,如黄河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等,名号有38个之多。

  “高校狂躁症”,几乎是针砭教育积弊时的必备语汇。而今,教育家刘道玉再加鞭挞,言之切切,还援以“学者头衔满天飞”的例证,也迅即引发网民共鸣。“××学者”,一时间成了舆论的调笑对象。

  学者名目巧立,虽显突兀,却嵌合于多重现实根基之中:在教育领域,“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攀名竞利之风盛行;而“头衔膨胀”,又成时下社会的一种病态风尚,存诸各行各业。名利场的角逐,催生了对学者的畸形“命名法”:名山秀水,跟学者名号“拉郎

  配”,沿袭“长江学者”的赋名模式,制造出一顶顶“××学者”的帽子来。

  或许,“××学者”名号,是对学术人才“窄门”的弥补;黄河学者之类,未必就没过硬功底、扎实造诣。可如刘道玉所说,这些充斥山寨气息的学者名号,改变了学术界的“实质”了吗?或者说,它们除了批量满足某些人的利欲,能带来多少学术“真金”?

  “头衔膨胀”,是学术泡沫的索引。头衔本是对学术水准、道德高度的认可,但名号滥发,却稀释了其“含金量”。久而久之,它沦为身份象征与权势符号,门槛下落,让少数“砖家”滥竽充数。虚名之下,滋养的是精神虚脱、价值迷失。当然,学术泡沫的形成,与宏大的学术环境、评价体系等休戚相关。“头衔膨胀”,只是其中一道剪影。在“论文大国”与学术垃圾充斥的繁复背景中,我们的文化积淀、知识创造力等,未能提升。而“××学者”的复制式命名,似乎就证实了价值创新的枯乏。

  在对教育“浮躁”“滑坡”的围剿中,烛照源流的声音,总是弥足珍贵的。纵然痼疾重重,教育仍须突围,在兼听与探索中“寻路中

  国”。之于教育沉疴的“问诊”,各界不乏其声。如学者任剑涛就曾切中肯綮:“‘大学病’在多个方面:布局失衡,配置欠佳,产出匮乏,功利心态,功力缺损,传统短暂,恶性竞争,量质错位,评估失准”,与刘道玉们的观点相吻合。

  只是,“药方”虽多,“试药”不够。教育改革,在“增量”“渐进”的名义下步履缓滞,与民意期许还有距离。破冰之举,动辄遭遇“体制内”与坊间质疑声的夹击;墨守成规,反而在“习惯成自然”中被认同;因牵扯的利益线条错综复杂,改革容易掉进举步难行的“泥沼”……于是,呼吁频繁却仍与教改僵滞,形成“愿望和现实”间的错位与落差。

  解开教育中的“千千结”固然棘手,但不妨以解剖“小麻雀”为切口。在对具化现象的纾解中,寻求积沙成塔式的进步。就“头衔膨胀”而言,应挤压学术名号的水分,完善激励机制。若“面子迷恋”无法消除,那我们无从知晓,38个奇怪的学者名号外,是否还会“生出新枝”。(佘宗明)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