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部《指南》难遏“拔苗助长”式教育

2012年05月30日 17:07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5月29日《今日早报》)

  拔苗助长的典故,人人耳熟能详;对幼儿进行“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不应该也不科学,谁都心知肚明。但是具体到自家孩子的教育,理性与常识却会被无情的现实碾碎、裹挟,败得一塌糊涂。人是社会的人,谁也无法自我超脱。家长和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教育,只因有其特定的“土壤”。

  “拔苗助长”式教育的“土壤”是什么?从浅层次看,是家长望子成龙,普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从深层次看,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失衡所致;从心理学上讲,是一些家长心理畸形,动辄拿孩子的学习成绩攀比,以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也就是说,能上个好初中,才能上个好高中,能上个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能否顺利上一溜“好”学校的前提,则始于幼儿园这个“起跑线”。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小学、初中一般是遵循“划片、免费”入学的原则。但是近年来在很多城市,一些拥有优质资源的“名校”却屡屡上演“小升初”考试和“择校大战”,其“悲壮”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硝烟弥漫的高考,诸如“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等涉嫌择校的方式呈扩大趋势。前几天,有个城市的外国语学校进行“小升初”考试,有近万名报考者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及英语口语测试,争夺800个录取名额,录取率仅为8%,其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谁家的父母敢遵循教育部的《指南》,让孩子学龄前只学会10以内加减运算即可?如果那样别说好点的小学门槛难以逾越,即便进入小学也将因为“基础太差”而输在“起跑线上”。假如哪家幼儿园只是带着孩子玩而不是“小学化”,那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倘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施行,首先要阻挠的恐怕就是家长与幼儿园。

  但是,“都云家长痴,谁解其中味?”

  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教育,不管是盲目还是急功近利,只要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只要近乎苛刻的“小升初”选拔考试不改变,只要“以成绩论孩子好坏”的畸形评价思维存在,严禁“拔苗助长”的《指南》只能是个摆设,毫无用处。

  笔者有一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聆听一位校长语重心长的“高论”:“各位家长,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孩子,不像过去一家有好几个孩子,这个没有出息,那个可能有出息。假如我们的孩子学习不好,将来考不上一所好大学,长大了没有出息,我们毕生付出的努力又有何益?我们输不起啊!”或许,真正怕输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只能孤注一掷把“宝”押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幼小、羸弱的肩膀扛起家庭未来的希望,哪怕是“拔苗助长”,只是可怜了现在的孩子——— 因为被误读的“成功论”、畸形的教育模式以及父母所谓的爱。(惠铭生)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