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考生流失能否倒逼高考改革?

2012年06月07日 09:3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大学越来越容易考,然而社会对高考的焦虑却日渐增多,很多问题需要国内高校反思。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日。据教育部消息,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录取率高达75%以上。而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比,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

  大学越来越容易考,然而社会对高考的焦虑却日渐增多:当大学不再苛严地择“精华”而取,年轻的学子及家长们反而开始苛严地看待大学——值不值得读、机会是否公平、如何使录取制度更加公平?在这些反思之下,理性看待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并借此审视高考背后的社会现象,倘能推动高考制度以及教育改革,也是幸事。

  高考有多重要?这从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为其“让路”就可以看出,上合北京峰会原定于7日上午9时30分召开,为照顾高考,会议特意推迟半小时开始。然而如此重要的高考,为何还有人主动放弃?

  仅从数字而言,高考人数下降和人口结构变化不无关系。教育部统计的数据表明,大学适龄人口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比如说山东省大学适龄人口,至2013年将比2008年下降50%左右。而广东省之所以这两年高考报名人数不降反升,显然是得益于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落户,从而带来不少生源。

  但以人口结构变化显然不能完全解释高考“三放弃”,在这背后,还凸显了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高考价值观在现代多元化社会所受到的冲击。

  细察高考人数下降的数据,即可发现城市考生相较农村考生,下降尤为明显。原因何在?一方面,城市考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或者投奔香港名校,或者赶赴“美国高考”;另一方面,农村考生虽然面临上不起学的巨大经济压力,但作为唯一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很难作出放弃的决定。于是这必然带来一个疑问:教育部虽然叫停了高校扩招,但招生规模近几年还是不断加大,高校录取率也接近八成,为何仍面临生源危机?这种反差折射的其实正是高考政策的相对不公。

  眼下,很多高校特别是名校招生,普遍存在着地域性歧视,2011年,北京大学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每万名考生中录取不到一个人,但在北京却高达32.6人,而上海考生考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数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大城市考生“吃到撑”,而欠发达地区却有很多考生“吃不饱”,高考制度的不公、户籍壁垒成了高考人数下降的间接推手。因而,高考供求关系的新变化,能否倒逼相关高考制度适时作出调整,推动高考改革,如放开异地高考、打破招生名额分配的地域不公等,无疑值得关注。

  与这些制度性“拦截”不同,“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近20%速度增长”的事实则直接给国内的高校提了个醒:当更多的考生不再把国内高考视为“独木桥”,扎堆赶赴“国外高考”,我们究竟凭什么来挽留那些“好苗子”?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日前在武汉宣传招生时语出惊人:近30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用脚投票”的另一种回答。越来越衙门化的大学、与社会脱节的专业设置、教育理念的偏差,再加上考生们多元化的选择,都使得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价值观备受冲击。这或许更值得国内高校反思。(李龙)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