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中国高考遭种种质疑 公平正在受到威胁
被誉为目前中国“最公平”的选拔考试在引发高度关注的同时也遭受种种质疑
谁在威胁高考公平?
编者按
毫无疑问,高考是目前最能体现公平性的选拔考试,也是被公认为对普通考生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几乎每个家庭都曾经、正在或将要面临这场大考。正因此,它才被全民如此关注,也正因此,它才被寄予厚望。某种意义上,高考已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战斗。因此,能否保证底线公平是其核心命题。
2012年被誉为史上最严高考。今年高考全面适用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与此同时,关乎高考能否确保真正公平的质疑正在引发更广泛的思考。
2012年6月7日上午,北京四中考场外,一位正在等候考生的家长顶着炎炎烈日,从西城区城管队员手中接过一杯免费绿豆汤。气象预报显示,当天北京最高气温32摄氏度。中国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如期举行,约915万名考生走入全国7300多个考点的31万个考场。与此同时,福建一高考考点前,“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的红色横幅正被网络风传,这被称为史上最牛高考横幅上签满誓师考生的名字。
从1952年正式建立新中国高考制度至今整60年,高考早已演变为一年一度全民大考。这场被誉为目前中国“最公平”的选拔考试如今正在遭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质疑、争议和焦虑。户籍壁垒、加分政策泛滥、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自主招生存先天缺陷等一系列问题考验和威胁着高考的公平性。
公平正在受到威胁
工作多年的上班族王筱雨(化名)对记者回忆十多年前高考经历时,对志愿填报中的问题“刻骨铭心”。只因跟A类第一志愿录取学校分数差几分,他就失去进入一类重点院校机会,被三类院校录取。小王的遭遇几乎每位考生都可能经历。事实上,直接影响他所在的老少边穷地区学子进入重点院校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各地的户籍壁垒。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安徽考生考进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考生的1%。而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机会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公平性的质疑正在升温。近年一些重点大学出台自主招生优惠政策,向贫困地区和贫困考生倾斜。然而收效甚微。
综合多个调查显示,近年来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数量在增加,但进入重点大学比例在下降。北大教育学院近期对北京80所高校调查显示,北京高校录取农村学生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越是高层次院校,农村学生比例越低。比如北京高校京籍学生中,农村学生只占学生总数12%,“985”高校中这一比例降至1.7%。
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新近发布《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状况报告(2011)》显示,农业户口学生中获保送资格比例为0.3%;非农户口学生中0.8%获保送资格。
此外,各种名目众多的高考加分政策令人眼花缭乱。而各地涉及加分政策的丑闻近年来不胜枚举。有调查显示,教育部加分规定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加分规定接近两百种。
《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状况报告(2011)》显示,家庭条件对获得保送、自主招生、优惠加分等的机会有很大影响,父母是管理阶层的学生获得的机会是农民层级子弟的7.5倍。
高考“一考定终身”问题仍备受业内人士诟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目前高考升学仍主要靠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大学录取,一名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进大学后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换专业,更难申请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