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嫌专业不正规交涉中介退费 反被告上法庭
2010年7月,高三毕业生小文(化名)通过南京一家出国留学中介,申请赴瑞典某大学留学。入学后,小文发现学校采取的是免学费政策,自己却要交每年7万元的学费,原因是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正规,而是校方与一家公司的合作项目。因担心三年后拿不到正规学历,小文只读了半年就回国了。父母找中介交涉,要求退费并赔偿学费损失,中介拒绝,双方闹到法院。双方最大争议焦点为中介有无提供全面留学信息,由于合同对何为“全面”并无规定,且小文没有证据证明中介故意隐瞒信息,法院最终驳回了小文要求退费赔偿的诉求。
留学半年“铩羽而归” 所读专业在学校官网上查不到
2010年7月,19岁的小文高三毕业,因高考成绩不理想,父母决定送她出国留学。在某留学中介举办的自费留学展会上,小文被瑞典克里斯安斯塔德大学的招生简介吸引了,该大学有计算机专业和国际经济专业,计算机专业免费招生,国际经济专业每年学费人民币7万元,两专业毕业后都拿本科文凭。
“我们先是报了计算机专业,几天后中介通知说没报上,建议我们换国际经济专业,他们说唯一的区别是每年多花7万块钱,其他全部一样。我们信以为真,到那以后才发现上当。”小文的妈妈气愤地告诉记者,女儿到瑞典后,发现国际经济专业全是中国学生,不像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自各个国家。最可怕的是,学校官网上居然查不到国际经济专业。女儿找校方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学校未设国际经济专业,这是一家公司向学校购买的培训项目,你们并非我校国际生。女儿赶紧联系家里。家人都觉得不靠谱,“万一三年后拿不到校方颁发的文凭就惨了”,于是决定回国。小文的妈妈说,跟女儿同批去瑞典读书的有7人,其中3人选择了中断学业。
为何留学前没发现官网上并无国际经济专业?记者感到不解,小文的妈妈叹了一口气。“报了计算机专业后,我们上官网查了,发现没问题,后来换专业,办签证,时间特别紧,一着急就疏忽了。”
回国后找中介退费 反被中介告上了法院
2011年1月,小文回到国内。父母一边紧锣密鼓帮她申请其他学校,一边找中介公司讨要说法。还有两个孩子也中断学业回来了。三家家长结成联盟,多次到中介公司交涉。中介公司认为合同已经履行,所谓“专业不正规”只是这些孩子的一面之辞,其没有义务退钱。可能是担心家长们的吵闹影响公司形象,中介抢先诉到法院,要求判定出国留学中介委托合同有效。
接到诉状后,家长们立即代表孩子提起反诉,要求法院确认中介隐瞒与合同相关的事实,违反我国关于自费留学的行业规范以及相关规定,判令合同无效,并判决中介退还中介费1万元,赔偿学费及其他损失11万元。
争议焦点一
是正规专业还是培训项目?
双方各执一词,法院也没能给出权威认定
案件开庭时,小文父母全权代理她与留学中介的诉讼。审理中,小文的父母介绍了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学校正规专业都是免学费的,国际经济专业之所以收学费,是因为该专业是瑞典一家公司向校方购买的培训项目。面对指责,中介一一反驳:中介提供的招生简章明确介绍,计算机专业免学费,国际经济专业每年学费7万元人民币。他们已经为小文办理了入学申请和签证,小文也进入大学学习,合同已履行完毕,没有义务退还中介费。至于中途回国的损失,完全是自己造成,跟中介无关。中介称,跟小文同批留学的其他4个学生现在仍在瑞典上学,并没发现拿不到文凭的风险。小文报读的国际经济专业到底是正规专业还是山寨培训项目,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权威答案也许只有瑞典校方能给出,记者阅读判决书发现,法院也没有给出明确认定。
争议焦点二
中介有无全面提供留学信息?
家长无法证明中介隐瞒信息,诉求被驳回
法院认为,双方是委托合同之诉,作为受托方,中介的义务是履行告知义务。至于专业好不好,正不正规,应由委托人即留学生自己做决定。因此,本案中合同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中介有无全面提供留学信息”。
小文父母认为中介蓄意隐瞒关键信息。中介却称,该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已经尽到告知义务,小文在了解相关政策及学校信息后,才将服务费及各项费用交给该公司。
六合法院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合同已经实际履行,无需法院再次确认,故驳回了中介的诉求。双方虽约定公司应提供全面信息,但何为全面,合同中并无明确约定,现在中介拿出合同原件、招生简章等证明“已履行告知义务”,小文虽然坚称中介隐瞒关键信息,却拿不出相应的证据。而且,法院认为,小文除了通过招生简章了解学校,也应通过其他方式详细了解教学状况,从而做决定。最终,以缺乏证据驳回了小文要求中介退费、赔偿的诉求。另外两名留学生在其他基层法院进行诉讼,一人也已败诉,另一人正在等待判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