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整体向好 区域间均衡起伏不定(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02日 16: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2 微观调查实证分析:对4省份9966名学生及家庭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逐步走向均衡,但各地区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差、差异系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不同群体的入学方式存在差异。

  2010年课题组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份对47所学校和9966名学生及其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从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受教育学生群体差异分析基础教育均衡的现状和问题。

  微观数据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有学校问卷和学生问卷,学校问卷由学校相关部门填写、校长审核,学生问卷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先确定抽样地区(省、自治区),然后确定抽样的县(区),在县(区)内确定抽样学校。抽样地区在东、中、西三个地区选择,东部选择山东省,中部选择河南省,西部选择陕西省和甘肃省。在每个地区抽取1-2个县(县级市、区),然后选择县域内的一类、二类、三类的高中、初中和小学作为样本学校。每所小学6个年级中各选取1个班;每所初中3个年级中各选取1个班;每所高中3个年级各选取1个班。问卷发放后由学生带回家中填写,返校后及时收回。调查共回收47份学校问卷,9966份学生家庭问卷。根据问卷数据,下面从地区、城乡、学校和群体四个方面分析研究基础教育均衡问题。

  地区间基础教育均衡分析

  从各地区之间的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校舍面积差异来衡量基础教育均衡度的变化。2006—2009年,各地区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差和差异系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表1)。从生均校舍面积分析,生均校舍面积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标准差和差异系数表现出波动的趋势,2006—2007年的差异变大,2008年有所缓解,2009年又进一步扩大(表2)。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度分析

  衡量城乡基础教育均衡情况,分析指标主要为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城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2006-2009年城乡生均经费的比值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预算内生均经费在2007年波动较大,有一个上升的高点,2008-2009年则比较平稳,比值接近1,呈逐年均衡态势发展(表3)。从2009年分析,各地区的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比值排序,最低的山东省为1.38,最高的河南省为1.58(图11);城乡中小学生均经费比值排序,最低的山东省为1.39,最高的河南省为1.71(图12)。这说明在各地区内部中小学城乡生均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差异还很大,需要各地加大投入,逐步消除这种不均衡。

  学校间教育均衡度分析

  调查的样本学校按照教学质量分成3类,一类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好,三类学校的教学质量最低,学校分类名单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我们将所有地区的3类学校分别合并,分类计算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2006-2009年,中小学预算内教育经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一类学校与三类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总体上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具体而言,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一类和三类学校的比值从2006年的1.91降低到2009年的1.18;中学的比值则呈现出波动的趋势,2006—2009年变化不大,2009年提高到1.78(图13)。

  2009年,一类小学的生均经费为2286元、生均预算内经费为2048元,三类小学的生均经费为1900元、生均预算内经费为1735元,一类小学的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经费分别是三类小学的1.20倍、1.18倍;一类中学的生均经费为5143元、生均预算内经费为4539元,三类中学的生均经费为3083元、生均预算内经费为2550元,一类中学的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经费分别是三类中学的1.67倍、1.78倍。这说明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的生均经费较高,学校间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从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分析,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的生均教育事业费差距较大,小学一类学校是三类学校的1.19倍,中学一类学校是三类学校的1.21倍;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差距不大,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这一比例接近1,比较均衡,这可能是国家推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结果。

  从生师比看,一类小学相对于三类小学来说,教师资源比较短缺;而一类中学相对于三类中学来说,教师资源略为丰富,但总体情况而言,一、三类学校教师数量差距不是很大,说明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开始注重一、三类学校的协调发展(表4)。

  从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分析,2009年,一类小学生均仪器设备金额为706元,三类小学生均仪器设备金额为341元;一类中学生均仪器设备金额为1011元,三类中学生均仪器设备金额为622元。一类中小学的生均仪器设备金额明显高于三类中小学。

  群体间教育均衡度分析

  我们以学生入学方式差异考察群体间教育均衡度。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学生入学方式为:就近入学生、择校生、选拔考试生、特长生、借读生、其他,数据来自于学生家庭问卷。不同群体的择校生(分为两类:以关系择校和以钱择校)比例可以从侧面反映不同群体的入学机会差异。

  在9187份(小学4305份、中学4882份)有效问卷中的择校率中学为3.9%(以关系择校1.2%、以钱择校2.7%)、小学为2.8%(以关系择校1.9%、以钱择校0.9%),中学高于小学1.1个百分点。

  从城乡分析,城市小学的择校率为4.8%、县城小学为3.3%、农村小学为2.0%,城市高于农村2.8个百分点;城市中学的择校率为9.3%、县城中学为6.3%、农村中学为3.1%,城市高于农村6.2个百分点。

  进一步地考虑城乡内部不同性别的入学方式,发现不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城市小学择校率男生为5.69%,女生为4.16%,男生高于女生1.53个百分点;县城小学择校率男生为3.20%,女生为3.17%,男生高于女生0.03个百分点;农村小学择校率男生为2.15%,女生为1.92%,男生高于女生0.23个百分点。在城市中学择校率男生为10.77%,女生为7.69%,男生高于女生3.08个百分点;县城中学择校率男生为7.35%,女生为5.11%,男生高于女生2.24个百分点;农村中学择校率男生为3.20%,女生为3.00%,男生高于女生0.20个百分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男生的择校率普遍高于女生,男生明显比女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