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整体向好 区域间均衡起伏不定(3)

2012年07月02日 16: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3 研究结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整体上逐步走向均衡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整体上正在向均衡方向发展,并逐步趋向均衡。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差距整体上出现了逐步缩小的趋势,基础教育发展整体上逐步走向均衡。

  使用宏观分析数据,从基础教育均衡指数体系一的角度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机会均衡指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教育成就均衡指数都在随着时序变化呈现均衡的发展态势。教育机会均衡指数在2006年和2007年达到1,说明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从基础教育均衡指数体系二的角度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教育均衡指数、城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以及教育均衡总指数依然呈现趋于均衡的发展态势。区域教育均衡指数呈现起伏不定的变化态势,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在2002—2006年出现了一个平台期,之后呈现出逐年均衡的趋势。从体系一、体系二这两个不同路径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项子指数和总指数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都在向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这充分说明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从不均衡状态逐步走向均衡。

  从河南、山东、陕西和甘肃等全国东、中、西部的微观抽样调研数据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从区域、城乡、学校和群体间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2006—2009年,各地区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差和差异系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生均校舍面积的标准差和差异系数却表现出波动的趋势;城乡生均经费的比值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预算内生均经费在2007年波动较大,有一个上升的高点,2008—2009年则比较平稳,比值为接近1,呈逐年均衡发展态势;从2009年分析,各地区的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比值排序,最低的山东省为1.38,最高的河南省为1.58;城乡中小学生均经费比值排序,最低的山东省为1.39,最高的河南省为1.71。说明我国各地区内部中小学城乡生均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差异还很大,需要各地加大投入,逐步消除这种不均衡。通过生均经费、生师比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分析了不同学校间的差异。2006—2009年,中小学预算内教育经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然而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一类学校与三类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依然存在,但这种差距总体上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从生师比看,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差距不大。从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分析,一类中小学的生均仪器设备金额明显高于三类中小学。从群体间教育均衡度分析来看,不同群体间接受基础教育不均衡,表现为不同群体的择校的差异,在择校率上,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整体上正在向均衡方向发展,并逐步趋向均衡。但区域之间教育均衡还呈现出起伏不定的变化态势,不同群体之间接受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还不均衡,依然存在着择校的差异。因此,我国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依然需要不懈努力。

  (作者:翟博,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编审、博士。孙百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