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男子“秘密高考”持续十年 称复读是忍辱负重(2)

2012年07月03日 15:19 来源:金黔在线 参与互动(0)

  “最执著”的追逐

  陈伟说,父亲先前是支持他读书的,但后来多次考试失败后,父亲就不再支持了。

  陈兴荣老人的勤劳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有时在月亮明亮的夜晚,他也会去地里干活。

  6月30日,我们到达联欢的时候,老人正在地里割猪草。他赤着脚站在地里,对儿子带着陌生人突然来访,感到不解。他的耳朵和眼睛都不好使,毕竟已是快80岁的人了。

  此时,陈伟知道上二本线已经近10天,可由于没回家,在这位老父亲眼里,儿子还是刚查到分数时的悲伤模样。直到我们告诉老人,陈伟考上了,他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不停用手擦着眼睛。他说:“考上了好,但考不上对我们来说也无所谓,我并不希望(儿子)一定要读大学,他应该早点娶媳妇成家。”

  十年间,不少和他一起高中毕业的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如果我读个大专,已经工作四五年了。”陈伟说。

  在毕节,陈伟并不是唯一复读多年的考生,还有一人,追逐高考也是十年。

  志成补习班负责人周家明证实,学校里确实还有一名像陈伟这样复读十年的考生。他曾经在2002年考上二本,但理想是一本,选择了复读;后来他考上了一本时,家里供不起,于是,他只能借希望于能免学费的师范类的大学。

  “像陈伟这样的学生,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甚至半工半读,要面对高考题型的变化,考试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周家明说。目前,随着大家观念的改变,七星关区的“复读大军”也渐渐减少。前几年招生规模为1500人左右的志成高考补习班,今年压缩到300人左右。

  对话陈伟

  希望走出大山

  记者:你复读期间总共花了多少钱?听说你复读借了钱,亲友们乐意借钱给你吗?

  陈伟:总共花了七八万元,我和朋友一起租一间小房子,这样房租少一些。我现在欠亲戚的债有四万左右。刚复读时,还是有人乐意借的,但是后来有的亲友不但不借钱给我,还说我是书呆子,教训一通,我心里很难受。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大学的学费。我父母在家种地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没钱。得知上二本线后,我在毕节一家食品公司搞推销,可是跑了六七天,没销出产品,没挣到一分钱。

  记者:你现在30岁左右,如果上大学,你会让同学知道你的真实年龄和复读的情况吗?

  陈伟:不会。

  记者:你考虑过自己的婚姻问题吗?

  陈伟:先挣钱再结婚,现在我还养不活家庭。再说,复读期间,没心思找女朋友。

  记者:不少人没考上就会选择放弃,你为什么一直坚持复读?

  陈伟:父母一直很勤奋地在农村生活着,近80岁还在劳作,他们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走出大山。我不断复读,想通过高考来圆父母和我自己的梦想。我的愿望是将来当律师、记者或建筑工程师,有丰厚的收入,让父母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如果将来能在大城市工作了,我会第一时间接父母到我身边享福。

  记者:如果今年没上二本线,你还会复读吗?

  陈伟:会。明年考不上,还会。(贵州都市报 首席记者 吴华 图 记者 邱凌峰)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