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多地现“私塾” 家长不满传统教育刻板单调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03日 17: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田志明和孩子们一起在南京玄武湖进行课外活动。图/受访者提供
田志明和孩子们一起在南京玄武湖进行课外活动。图/受访者提供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当代“私塾”联手之困

  在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正有一部分家长,不满足于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将孩子集合起来,共建理想教育的实验田。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

  本刊记者/陈薇

  在南京,2岁女儿的爸爸田志明,带领着4个持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家庭开启了“魔法学校”,以实践他理想中的家庭互助教育同盟。

  在石家庄,一位6年级男孩的妈妈耿彦红,在网上发帖征集同伴,构想着一所文化课与户外体验课并重的“秋山学堂”。

  在北京,还有一位子扬爸爸,创建了以“自主学习、自我成长”为核心理念的新式小学蒲公英学苑。

  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浙江等地,不让孩子进入传统公立学校的“在家上学”教育个案在十余年来不断出现,一些家长从不满足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刻板和单调,渐渐转向不满足于孩子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因志同道合,他们走到一起,共同寻找体制外教育的联合,发展出一种新型的在家上学互助联盟。

  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

  5位家长的互助实践

  男孩TOMMY,拿着一把钢卷尺走到小明叔叔面前。尺子被拉出来,壳盖已经松动。

  “你是要把它拆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吗?”——一般父母遇到这样的请求,常常以欠手欠脚、弄坏东西为理由喝止。

  “我来帮你。不过,你要记得还能把它装上去。”田志明毫不犹豫地将壳盖打开,“你猜这里面是什么?应该有一个弹簧,一拉就绷紧了。那么,你自己来研究一下。”

  拆卸东西、玩电脑游戏、画T恤衫,这些在传统公立学校里不合规矩的请求,在田志明的魔法学校里都能被满足。魔法学校目前有5名学生,6岁男孩TOMMY和闹闹,13岁女孩清如和悠悠,加上田志明自己的2岁女儿。田志明是学校唯一的专职教师,孩子们亲切称他为“小明叔叔”。

  他们的课程安排,上午多是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自学与辅导,下午则是小明叔叔组织的各类活动,比如生物观察与实验、剧场工作坊、纪录片讨论、计算机与网络课、阳台种植、糕点制作等等。最近,孩子们和小明叔叔还在商量着,要将墙壁做成攀岩、二楼改造成酒吧,然后练就“嗖嗖”爬上去的本领。

  学校成立于2012年5月,刚搬进南京市奥体中心附近的这套小区公寓来。每位妈妈交了启动资金1万元,共同负担每月3500的房租及水电费、餐费等生活开销。另一群虽未参加但关心着学校发展的妈妈们,带来了窗帘、椅子和一些纸笔,还有人主动认捐了电饭锅、古筝和茶具。孩子们自己量了房间面积,铺了地毯;四张床板刚刚被安装完成;彩纸、画笔散乱在地上,杂乱而有生气:魔法学校正呈现出它最自然朴素的模样。

  除了像魔法学校这样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的草根互助联盟外,其他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由家长合作创建、有一定规模的团体,在北上广等地还有不少,如苍山学堂、日日新学堂、六月小学堂、蔬菜超人妈妈共生社区、今日学堂等等。

  2010年底,徐雪金在义乌创办“在家上学联盟”网站,意在把全国在家上学的家庭联系到一起,交流信息与资源。时至今日,该网站已有7000多名会员,成为聚集体制外教育家长的高地。据徐雪金推测,目前约有1000个孩子正在实践在家上学,到底有多少真正实现联合且有效运行的教育互助团体,尚没有统计数字,这些民间小型教育联盟,孩子由几人至百人不等,模式基本类似,由一位或几位父母为核心,吸引一群志同道合者加入。好处显而易见,孩子能找到同伴,解决社会性发展的问题,教育实力和信心亦同步增强。

  “如果不是找到小明叔叔,我可能暂时不会让孩子离开学校,”心疼每天要做6个小时作业的女儿清如,妈妈袁映早已决定为孩子寻找第二条道路。不过,她根本没有打算自己在家教孩子,“那会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可能有自己体察不到的错误”。

  起初,南京在家上学联盟QQ群里有两位妈妈,打算成立“南京自由成长家庭教育同盟会”。她们做了一份商业计划书,提出以名师指导、自学提升、演练应试的互助教学模式,外加儿童大学、课外实践等活动,培养出爱提问、会探索、明事理、爱生活、有梦想的世界公民,并最终形成一个连锁的家庭联盟式学校集团。

  不少家长跃跃欲试,计划几近成功,却在最关键的学校选址问题上出了意外。那两位主导妈妈,坚持要将学校设在她们居住的那个小区里。

  “正是因为在家上学家长的稀缺和分散,选址问题才会如此致命”,田志明也被邀请参与这个教育同盟会的筹办。在他看来,中国家长们还缺乏尊重他人的气度与议事的民主素养,最后众口难调、无法决断。

  第一个计划流产后,袁映又陆续接触了两拨团队。其中一拨信仰基督,坚持英语要通过《圣经》来学习;另一拨强调古文读经,可以暂时不理解意义,但一定要背诵朗读。一来二去,南京在家上学的家长们渐渐分化成不同群体,魔法学校是真正付诸实践的第一个。

  田志明是理工科硕士,创作过剧场作品,信奉将学习融入生活与游戏、呵护儿童好奇心的教育理念。袁映与他在“南京在家上学联盟”的QQ群里相识,理念接近,交情渐笃。

  他们之间并非没有分歧(如有的孩子依然在上课外补习班,田志明并不赞同),好在人数还少,合作的基础也很扎实:袁映和其他家长都特别认同小明叔叔尊重、陪伴孩子的态度。

  田志明的工资是每月3000元,由4位妈妈共同支付。这个并不昂贵的价钱是田志明自己开出的,计算的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实是几位妈妈在资助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他写下《家庭互助教育同盟宣言》,拟订《关于议事方式的探讨》;他还将实践内容记录下来、将课程录像放到网上。田志明希望形成一个可供复制的办学模式,供南京之外的更多城市家长参考。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