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称部分985高校违反规定借招工程博士挣钱(2)

2012年07月04日 03: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企业参与“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性不是太高

  香港大学一位教授羡慕地对国内某“985”高校研究生院副院长说:“您校招收工程博士是一件大好事,研究生从实践中带着问题来,再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挖掘问题,非常有意义。”这位副院长则告诉对方,我们学校按养一只羊还是养一群羊的模式,盘算招收工程博士可以挣多少钱。

  在工程博士高校、企业对接会上,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军说出了企业的心声:“工程博士培养计划是国家战略,其培养经费国家拨付了,如果企业还要出钱的话,那企业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承担“0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牛雪莲表示,现在的企业生存都很困难,人力成本负担重,工程博士培养的成本由企业单方面承担难度很大。再者,工程博士培养期约为4~6年,周期太长,将来毕业后会不会继续留在本企业工作难有定论。

  “国家的战略计划对企业来说,可操作性差了一点。”承担“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朱国精透露,该公司向北京某著名“985”高校提出工程博士培养申请时,被告知企业要出不少的钱。“企业挣钱也不容易,工程博士一年培养成本10多万元,两三年下来就是三四十万元,这都是企业的利润。”她说。

  天津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联系人丁血飞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选送优秀在职员工攻读研究生,学费4万元,其他需要企业承担的费用也只有几千元,成本可控性强。可与“985”高校合作培养工程博士,学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此外,工程技术骨干平时工作都很繁忙,上课请假、研发调整、协调人员将产生大量的隐性损失,成本不可控性大。

  “目前这种培养模式不是特别合适,公司没有报名参与培养工程博士。”丁血飞直截了当地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企业与试点单位沟通不透彻,彼此存在顾虑。她曾就工程博士培养的有关问题咨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也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据透露,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企业对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收费不太了解,处于观望状态。中兴公司联系人杨宇表示,工程博士第一届招生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与模式,公司打算明年再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今年表达了合作培养的意愿后也没有下文。

  “15个招生指标没有招满。”一所著名“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高收费影响了企业参与培养工程博士的积极性。

  不能让工程博士成为领导干部拿学位的捷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第五条规定,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然而,在试点过程中,招生“放水”的现象已经露出苗头。东部一所“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气愤地说:“我们学校对招生标准卡得那么死,但别的高校已经‘放水’。”

  北京、西安各有一所“985”高校工程博士招生对象对学士学位、同等学力的人员开了口子。东部这所“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指出,同等学力是非本科、硕士生毕业者报考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不具备硕士、博士学历的人员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一条捷径。

  “部分‘985’高校第一年试点招生就对同等学力人员放低门槛,工程博士与论文博士又有什么区别呢?” 东部一所“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25家试点招生单位约有一半的单位没有在官方网站公开工程博士招生简章,令社会各界难以监督其招生工作、收费情况与毕业条件等。

  仔细研读一些已公开的“985”高校工程博士招生简章后,记者发现,不光招生门槛在降低,而且有一些毕业门槛也不高。有的“985”高校提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教育计划规定的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与授予学位证书。有的“985”高校对工程博士毕业的研究成果要求是,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内外已授权发明专利。

  不要说是一个发明专利,就是5个、10个发明专利都抵挡不住权势人员钻营的攻势。一所“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说:“就凭这一条,五六十岁的人员都敢来读工程博士,且保证今年入学明年就可以毕业。往往带头破坏‘门槛’、违反规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

  孙也刚在工程博士高校、企业对接会上给试点招生单位再三敲警钟说,试点招生不能成为官员与企事业单位领导拿博士学位的捷径。本报记者 李剑平

【编辑:邓永胜】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