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受困于分数枷锁 中国教育何时打开“绿色通道”(3)

2012年07月05日 15:1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不要简单地用对人的公平取代对才的公平”

  对人的公平,一定要有教无类,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对才的公平,那就是要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没有特殊培养,出不来人才。但是这些培养的举措,现在推动起来非常难。”探索创新教育的实践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

  创新人才培养是损害了教育公平?还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教育公平的一种追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否带来更广泛的教育公平?

  不难理解,不少人在这些问题上将大众教育追求公平与创新教育追求独特而对立起来。

  “我觉得人才是两个字,一个是人,一个是才,要区分对人的公平和对才的公平。对人的公平,一定要有教无类,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对才的公平,那就是要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袁驷表示,教育就是要把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不要简单地用对人的公平取代对才的公平,对人的公平不等于对才的公平。

  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都有专门的法规和措施保证天才儿童得到培养,并把它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我们深知,缺乏拔尖创新人才,缺乏领军人物和核心人物,我们终究难以成为创新型国家。

  程红兵表示,很少听到美国人谈论精英人才的培养,因为这个方面他们做得很好,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谈。他们最喜欢谈的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因为他们在教育均衡方面做得不够好。

  而今,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行动。“这就要整合社会资源。”上海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兼书记夏峰表示:事实上,应该建立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系列转型机制,为已经显露潜能的拔尖创新人才打开个别化的“绿色通道”,促使他们成长、成才。高中和大学对接以后就能联合开发创新人才的相关课程,如先修课程,建立校企联合,包括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机制。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上有政府支持,下有学校实践,必须小学、中学、大学全线贯通,这就是上下互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是所有有条件的学校一起努力,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就是左右联动。这种良性循环形成之日,就是中国的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出头之时。(记者 靳晓燕)

【编辑:马学玲】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