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大学生党员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政治相对成熟
踏上高校合力育人新起点
——中央16号文件印发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004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决定。8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高校学子精神风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好势头。
一份重要文件,指明高校育人方向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提供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97.9%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98.7%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追求理想信念”连续3年居大学生入党动机首位。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说,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信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意愿强烈。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良好的态势,源于8年前中央一份重要文件的指导。
这份被高校思政工作者时常提起的16号文件,即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以联合发文的形式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中央16号文件,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8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走进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社会责任。中央两次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国性会议。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出台了17个配套文件和多个相关规定。许多省(市、区)建立了省部级领导干部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制度。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合力育人的工作格局已然形成。
8次党建会议,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学生党员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3%。高校党的建设在全国党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04年以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连续召开了8次全国高校党建会。8次党建会,每次都有重点主题。中央领导同志围绕不同主题,对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高校党建形式,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
8次党建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各地各高校“一把手”贯彻落实16号文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各高校纷纷加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通过校训、校歌、校史馆、博物馆等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深入社会,服务群众,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利用新媒体阵地,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大学生电子信用档案……在高校党建会的连续推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