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返乡养牛领乡亲创富 曾遭父亲威胁反对(2)
田野上,青春如夏花般灿烂
——对话“大别山牛倌”贺根
雨后的大别山,满目苍翠。
318国道旁,凉亭庵下的山坡上,一群黄牛悠闲地甩着尾巴,啃着青草。
将一头跑远了的牛吆喝回来,贺根来到树荫下,合上笔记本电脑,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总得有人把脚插进身下这片土地”
回农村来创业,不是一时冲动,应该说是“蓄谋已久”。
我在罗田理工中专读高中的时候,选择的就是农学专业,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进一所农业院校,毕业后能为家乡干点事。
现在的家乡咋说呢?楼房是多了,路也修好了,但没有生机。村子里除了老人、小孩,见不到年轻人;满山遍野的绿草,见不到牛羊。
这不是我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城市化、工业化需要农村不断提供新生力量,我理解;同龄人向往追求城市生活,我也不反对。但总得有人回到农村,脚踏实地把脚插进身下这片土地。要不然,农村靠谁来作为?
“‘90后’应该只是一个年龄标签”
叛逆,自私,脆弱,有人曾给“90后”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一个时代的人,身上自然会有那个时代烙下的印迹。但我不认同人们对“90后”的评价,我们也有担当,也很坚强。
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咬牙不让自己落后一步;赤脚站在牛舍里,说笑着挥锹铲粪;跟牛较劲,给它穿上牛鼻子……我就是要让父亲知道,我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娇弱,而是一个可以在农村滚打的汉子。
找市场,注册商标,建天然牧场,成立合作社……我想要让乡亲们明白,我不单单是要实现自己创业梦想,还要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我明白,去掉“90后”标签,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努力。
“自信来源于应对挑战的能力”
你看我现在跟媒体交流,给社员讲话,挺自信吧。高中时我却很自卑,因为家境还可以,就用一大堆名牌包装自己。
现在?一件名牌也没有。这副眼镜,200多块钱,好几年了。回来割草时摔破了好几次,用502胶沾了沾。妈妈嫌丢人,催了好几次。我觉得没啥,还可以用啊。
也许是人自信了,对外在的东西不太在意吧。
这种自信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知道想要什么、做什么;另外一个就是自我评价已经具备了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在尝试创业。比如,在“阿里巴巴”卖罗田板栗,一年可以销售上百吨。
养牛,我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也许,今年冬天你就可以在武汉买到我们合作社的黄牛肉了。(记者 陈春保 通讯员 周勇永 迪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