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安徽一中考考生查卷数学单科“找回”100分(2)

2012年07月20日 05: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差错在所难免,但是考生可以查分”

  对此,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一位负责人解释道,尽管差错在所难免,但是考生是根据标准答案估分填志愿的,一旦考生发现实际分数与估分出入较大,自然会来查分的。“我们查分是免费的,所有考生都可以查,查到一分也是好的。”据他介绍,如果考生有查分意愿,他可以在所在学校填写申请表,然后汇集到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查分,最终结果由市教育局认定。

  “越是大分越能发现,越是小分越不容易发现。”对此,有家长表示异议:如果实际分数与估分相差只有几分,可能考生就不会查了。“现在公布的55例,只是申请查分的考生中查出的结果,不能排除还有考生的分数存在误差,但他们没有选择查分,所以未被发现。”

  对此观点,该局教研室的这位负责人并未予以反对。在他看来,“作为人工阅卷,差错率是不可避免的,5年前比现在高多了,那时有一二百例。”据了解,这名负责人去年、今年都负责数学阅卷的督查工作。“去年的差错是6例,今年的差错是4例”,他认为,“这已经是进步了。”

  据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层层选拔,抽调出专业能力强、吃苦耐劳、年富力强的学科专业教师担任阅卷工作。各阅卷点根据阅卷任务及学科特点,采取了分组阅卷、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统一调度、加强抽检的工作方法,抓好誊分、合分、复核、抽查、签名等重点环节。

  不过对于“40分修正为140分”这一个案,他还是耿耿于怀。“难道看花眼了,经过三道程序,居然没人看出来。”据他介绍,后来查阅这份数学试卷时发现,第一项为选择题,共计40分,该考生就得了满分,为何累计全卷总分的时候弄成了40分。“是不是‘140’的‘1’没有写清楚,当时笔没有墨水了?”据他介绍,后来仔细核对试卷发现,上面根本就没有“1”的痕迹,而参与阅卷的老师也“记不起来了。”

  “唯恐出现错误,但还是不能避免”

  “孩子不容易,经过9年的辛苦学习,家长迫切地希望上个重点,有时候仅一分之差,就要交费当择校生。”这位负责人有些无奈地说,“我们严防死守,唯恐出现错误,但还是不能避免。”

  “2000多本试卷需要批阅,时间紧,任务重。”据他介绍,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六七月,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过于集中。“首先是组织高考,接着是组织中考,高二全省会考,高一期末全市统考,这些工作都结束了,才能腾出手进行中考阅卷工作。”据了解,宿州市中考阅卷7月2日起启动,7月8日结束,只有6天时间。

  “阅卷期间,正逢暴雨和酷热天气,很多老师雨里来去的场面,让人很是感动。”宿州市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但是抽调来的老师在能力、水平、态度上存在差距,加上每天8个小时的重复工作,头脑难免出现“僵化”。

  据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拿数学试卷来说,共有8大项,25道小题。“每小题的分需要累计起来,每项的分再累加起来,这个过程很复杂,容易出错。”

  “但是出现了问题,就要进行批评。”据他透露,今年全市中考评选出50多位优秀阅卷工作教师,但是因为后来考生查卷发现误差,相关阅卷老师被取消了这一荣誉。

  “要想提高准确率,最好的办法是实行网络阅卷,选择题机器改,电脑自动合成分数,从而避免手工的误差。”据他介绍,有些条件好的地区已经开始推行网络阅卷,而宿州市也计划明年采用这一做法。

  关于中考阅卷差错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徐华。

  “首先‘可允许的差错率’是基于什么标准制定的,这点很关键,需要向公众说明;其次,存在差错,说明制度管理上有问题。”他认为,教育部门应当加强阅卷制度的执行落实,“合理”的差错率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即使在允许的差错率之内,也要调查弄清差错的原因、情节、分数的大小,据此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相应的处理,否则“差错率”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如果考生争相查卷,会造成行政成本的浪费,应当尽量减少考生的查卷率。”在徐华看来,家长的质疑反映出教育部门公信力受到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查出的差错结果又加剧了这种不信任感。为此,教育部门必须严格控制阅卷质量,尽快采用先进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差错,才能打消公众的怀疑,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记者 王磊

【编辑:吉翔】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