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陕南安康扶贫路:教育免费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23日 12:1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安康:“教育移民扶贫”利益四方

  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免费上高中、上职中,为他们走出大山,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条件

  贫困地区实行高中免费教育,既是为寒门学子接受良好教育铺平道路,也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基础工程”。陕南安康自然禀赋很差,经济发展门槛高。为此,陕西省安康市探索“穷地方”办“富教育”,集中政府社会资源,不断推进扩大“12年免费义务教育”覆盖面,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免费上高中、上职高,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推动“教育移民”。在这个自然承载能力有限、开发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青少年普遍接受免费12年教育后,有更好的条件异地就业,摆脱了当地贫困束缚,又为新城镇化培养了高素质人才,“教育移民扶贫”模式在当地显示出巨大的号召力。

  贫困地区启动“高中免费教育”

  “要不是给我们免了学费,真不知道高中能不能上完!”刚参加完今年高考的安康市宁陕县宁陕中学高三复读学生康继艳说。今年19岁的她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两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她和妹妹靠爸爸和奶奶拉扯大。近几年,姐妹两个都上高中,还要寄宿,每年两个人数千元的上学费用让父亲十分为难。“2009年开始,高中免了学费,我们俩上学,一年为家里省了4000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

  安康市地处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腹地,所属10个县区均为贫困县。去年11月,国家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后,安康市确定了“教育促扶贫”战略,到“十二五”末,在10个县区全部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贫困地区启动“高中免费教育”,为贫困学生依靠上学改变命运提供了条件。

  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像康继艳一样,成为高中教育免费的受益者。数据显示,安康市高中阶段在校生约9万人;安康高中和中职免费的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2000元和2200元;2011年全市用于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资金1403万元,惠及7000多学生。

  安康市委书记方玮峰介绍说,安康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制度,目前宁陕、镇坪、石泉、岚皋四县已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汉阴县、白河县实现了中等职业免费教育。

  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既为寒门学子接受教育减负,也显示了安康市扶贫开发的新理念。

  把“教育移民”作为扶贫目标

  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主任何家理教授说,秦巴山区的可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左右,每平方公里能养活的人口在10人左右。然而,目前安康市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00多万人,远远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安康的现实,安康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这方水土可以勉强养活这方人,但富不了这方人。”方玮峰说,“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应该成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要使命。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上高中、上职中,可以为他们走出大山,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条件。”

  安康学院一项调查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安康市高考二本上线学生数达4.3万人,2002年为1846人,2011年增长为7168人。从2009年到2011年,安康籍大学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在安康以外就业的人数平均每年在1万人左右。

  何家理说,这些接受良好教育的“移民”,与“打工移民”、“老板移民”相比,在外地长久安家的可能性更大,带动移民的人数也更多。假设每个考出去的学生都将父母接出安康,每年最多还可以带动2万人走出安康。另外,教育移民还可能辐射到其兄弟姐妹等亲戚。

  基于“教育移民”促进扶贫开发的新理念,安康市从2008年起,由市长直接分管教育,形成各级政府“教育一把手工程”的领导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预算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25%,高于15.8%的全国平均水平。

  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较快发展。从2007年到2011年,安康市高考学生二本上线率逐年提升,从21.25%提升到34.4%。与此同时,近几年安康市高中阶段入学率也逐年递增,已由2010年的78.73%增长到2011年的83%。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