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贫困女生大学梦难圆 社会助学捐助“嫌贫爱富”(2)

2012年08月02日 15:5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一位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像王小婷这样的困难学生,她可以凭村委会及镇政府、县级民政部门开具的生活困难证明,申请缓交(减免)学费或助学贷款及国家助学金,即使一分钱没有,也可以先办理报名手续。一般高校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都会附上详细的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申请条件及程序,可以仔细参阅。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一位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像王小婷这样的困难学生,她可以凭村委会及镇政府、县级民政部门开具的生活困难证明,申请缓交(减免)学费或助学贷款及国家助学金,即使一分钱没有,也可以先办理报名手续。一般高校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都会附上详细的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申请条件及程序,可以仔细参阅。

  飘摇的大学梦

  但去年高考,王小婷发挥失常,本来平时的成绩能上重点本科,但最后只考了二B线。“二B高校学费好贵,我根本没敢跟家里说上学的事。” 在二姐的支持下,小婷选择了复读。虽然依旧不理想,但总算上了二A线。

  今年7月23日,小婷的同学帮她查到被广东海洋大学录取的消息。小婷得知后,第一时间告诉了父母。换来的却是父亲要其弃学的想法。

  小婷告诉记者,父亲三年前患肺结核、前列腺炎等疾病,长期在家服药,肌肉无气,为了让他上学,父亲仍挣扎着在家附近打工。“别人80元干的活,他40元就接活,只要能赚到钱,钱多钱少他都干”。

  尽管如此,父亲打工挣的钱离王小婷的大学学费还差得远。王小婷高考志愿报的是日语专业,费用是“每年学费4780元、住宿费1500元”,这是她父亲做一整年小工的收入。

  小婷说:“我真的很想读大学。但如果上不了大学,我也不会怪自己的父母,也不会怪任何一个人,我会先去打工,等自己赚到一些钱后去考成人高考或者自考,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上学!”

  助学捐助“嫌贫爱富”“隐性失学”问题堪忧

  7月29日,记者采访了连山县教育局局长陈剑雄及连山县高级中学校长余胜国。余胜国对王小婷印象很深,因为她是学校的“好苗子”之一。“连山县今年高考创历史最高水平,很不容易,县里中考前两百名的尖子生,前年才来18个,都流失到清远和连州去了”。余还认为,考上大学上不起的现象还不算最突出,隐性失学的问题才更引起关注。

  据了解,连山县是广东省最贫困的山区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因筹集不到学费而辍学,虽然社会上也有相对的资助,但情况还是很少,所以学校学生欠费状况还比较多。据连山县高级中学统计数据显示,学校每学年都有40%的学生不能保证缴费,近三年累积欠费高达27万元。目前国家助学并没有完全覆盖,社会团体资助的大多是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导致很多中等成绩的学生得不到资助。

  余胜国对记者说:“据我了解,有好多学生因为家里穷,想给家里减轻负担,高一来住校时往往会自带一个用过的罐头瓶,每个月从家里自带些腌制榨菜,萝卜条之类的小菜,舍不得在食堂买肉吃,经常是饿着肚子学习。学生每月在食堂刷卡平均不超过150元,生活费不超过200元,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余胜国希望现在的“免费午餐”计划也能进山区高中:“上次省教育厅过来调研,我们提出省里三个少数民族县是否可以搞免费午餐,钱不多,用处却很大。”

  余胜国的观点得到县教育局局长陈剑雄的认可,他进一步提出,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应把高中阶段的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广东省可先在几个少数民族贫困县试行,“三个县,高中学生不到8000人,学费住宿全免也不到2000万元”。

  记者曾问过王小婷:上不起大学,为何没有想过申请助学捐助?

  但小婷一副茫然的表情。而班主任杨育日也表示,没有听过有社会助学捐助到学校来的情况。

  据连山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魏韶婷介绍,社会助学捐助很少来到山区县,连山县今年来只收到“利群阳光助学”和“加多宝学子情”的助学通知,其中利群是第一次来,加多宝只给了三个指标,且相当一部分都是针对成绩在班上排前几名的贫困生。而记者查阅往年受助的名单,广州增城、佛山顺德等发达地区受助人数竟远高连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县。

  记者查验几个助学捐助申请,发现基本都设了门槛,只资助本科录取前三批。录取高校越好的考生,获得资助的比重越高,但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及专科学校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陈剑雄说,山区的学生大部分因为家里经济能力有限,而自己的成绩又不是特别的突出,所以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们已放弃了继续读高中、考大学的勇气,又因为国家和社会资助的都是些“尖子生”,所以自己更加没有信心完成学业,形成“隐形辍学”心理。这样的学生在某些农村学校是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尤其以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和城中村学生最为突出。(文/图 记者 温建敏 实习生 崔璨)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