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教师实现突破性增长 结构优化进入新时期
强师筑基助推职教发展
——近年来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综述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名副其实的奠基者。
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正沿着这一方向大步迈进。“十一五”以来,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师资规模持续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超过26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之多前所未有,力度之强令人振奋,职教师资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职教师超百万,高职教师人数攀升——
队伍壮大,结构优化进入新时期
近几年是20多年来职教师资队伍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总规模超过10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7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21%。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更是实现突破性增长,2010年共有专任教师40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51%。
不仅“量”上迅速增加,“质”的提高也堪称突飞猛进。“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中的特有名词,其比例也是反映职教水平的重要指标。统计显示,近4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学历水平、职称结构大幅改善,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职教师资的提质增速,归功于培养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今,教育部依托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已建立了93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8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各地也陆续建立了300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铁打的基地,流水的教师”,各种学习活动如火如荼,仅国家级基地就完成培养培训50万人次,而省级培训也毫不逊色。江苏省教育厅的统计显示,仅2011年就安排省级师资培训计划5740名,比2010年翻了一番还多。丰富的培训种类、高达850万元的经费投入,为教师提供了可口“大餐”。
基地培训内容多,向上提升有渠道。国家开辟了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专门通道,已招生1万余人,95%以上的毕业生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2009年底,教育部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4000名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正、副校长参加培训;2011年,又启动了高职院校校长战略研修班,已培训了500名院校领导干部,校长办学理念为之一新。
作为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出了我国首批“双师型”硕士研究生和“双证书”留学生硕士。该校校长孟庆国感慨地说:“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学校教师进企业,企业技师进校园——
素质提升,交流合作呈现新气象
实践出真知。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教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始于“十一五”期间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作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历史上的一项突破性举措,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超过15万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上万名教师取得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2005年增加了80%,从企业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的高技能人才达2.7万余人次……教师进企业、技师进校园,人才的双向流动让职业教育焕发出蓬勃生机。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教师李露深有体会地说:“在杭州山科通信科技公司为期一个月的实践锻炼,远比自己看一堆教育理论书籍带来的收获多。”
这项源于中央的决策,也在地方激起阵阵涟漪。
据统计,5亿元的中央财政投入带动起8亿元的地方资金,各地以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加强统筹和投入力度,积极推动职教师资管理制度创新。广西、湖南、浙江、重庆、河南、辽宁、云南等地在教职工编制、教师职务(职称)、教师专业能力标准、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兼职教师聘用政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校企互动带来了现代企业的实战经验,中外合作则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教育部通过与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选派了1400名中职校长、2300名中职教师、450名高职校长、1800名高职教师、100名职教师资基地教师到国外进修,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名教师。
随着校企之间、国内国外的师资交流不断深入,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在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产生了一轮具有积极影响的冲击波。
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快建设,完善机制开创新局面
进入“十二五”,职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在未来10年将继续扩大,2020年,在校生将分别达到2350万、1480万。要满足职业教育办学的需要,必须要加快补充教师的步伐,尽快使职业学校生师比达到合理水平。要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时不我待,2011年11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正式下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这标志着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大项目全面启动。
超过26亿元的资金投入,是“十一五”投入的5倍之多;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中央财政支持2万名中职学校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建设300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一项项实在而给力的举措,为进入改革“深水区”的职业教育注入了强劲驱动力。
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之下,各地应声而动,纷纷响应。职业教育向着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阶段性目标奋进。
在上海,关于中职学校“十二五”期间职务培训学时认定和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新鲜出炉,中、高级教师“240、540”学时培训及认证工作深入开展。
在湖北,安排经费2000万元,扩大在中职学校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位的规模,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任教,5年内达500名。
在宁夏,彻底打通一条“绿色通道”,将那些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调入学校任教。
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按照《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职教教师队伍,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走向科学、走向精彩。(记者 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