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名高中生赴北极科考 称没有想象的寒冷(图)

2012年08月22日 15:46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八名高中生赴北极科考称没有想象的寒冷(图)

  今年7月底,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和延安中学8位学生组成了首个上海高中生北极科考队,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华师大教授张树义带领,来到地球极北,追寻科学的梦乡。华师大二附中的丁宁是高二科技创新班的创新部长,她告诉记者,这场北极之旅是一场奇妙的体验之旅,“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课题而去,无论这个课题是否成功,都有很大的收获”。

  没有想象的寒冷

  丁宁一直认为获得北极探险的机“非常偶然”,“在学校,时常能听到各领域专家的讲座。当张树义教授提出有机会去北极考察的时候,班里许多同学都报名了。”最终,华二附有7位学生成功搭乘上了北极科考探险船,与外国的微生物、鸟类、海洋等领域的科学家同行考察。张树义说,北京已连续6年成功组织高中生赴北极考察,上海今年是首次组织,学生都带着小课题去,现场观察、体验极地科研魅力。

  丁宁说,极地科考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神秘的,“真正到了北极,我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冷,气温维持在4~5℃,和上海的冬天差不多。但由于极地比较空旷,有时候风特别大。”说到自己的北极“初体验”,丁宁说有太多回忆都印象深刻,收获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那么多外国科学家交流、第一次看到极昼、第一次连爬4天山、第一次登冰川,以及第一次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五次登川做课题

  在这艘北极科考船上,有从事北极研究的科学家、探险者,也有高中生、大学生。丁宁说,在北极的每一天都很精彩,最难忘的就是5次登陆经历。“每次登陆冰川,都要爬山,一爬就是三四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感觉很奇妙。”每天早餐后,小丁和同伴们就聚集在船舱里,听领队介绍当天情况,然后,根据当天船舶停靠的位置、气候和安全等因素来决定何时登陆、登陆时间的长短。由于冰川非常陡峭,到处都是裂缝,爬行时要非常小心以免踩进裂缝里。

  登陆途中,这群上海高中生还带着自己的课题与沿途的极地动物、植物“亲密接触”。“每个团员出发前都做了很多的功课,并设计了一项针对北极的小课题。” 丁宁说,她的课题是围绕“极地微生物嗜冷菌在严寒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展开的,因此,她在不同登陆地点采集了不少海水样本带回了上海。“每个样本都是产自北极,有纬度记录哦。”

  而丁宁的同班同学吴眉则“盯”上了北极樱花。在5次登陆中,吴眉共仔细观察了20多棵位于不同位置的樱树,测量樱花的“体温”。“最后发现樱花花蕊周边的温度通常会比花瓣附近的温度高2~3℃。”她还利用冰醋酸现场制作了一个樱花标本。吴眉希望,能够通过了解北极樱花的构造,来探究它是如何在极地严寒环境中生存和吸收阳光。

  聆听冰川崩裂声

  小考察家们的课题并非全都带来成果。在旅途中,华师大二附中的陈明哲放弃了有关极地地衣的课题。“虽然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是一上手仍觉得一头雾水。采样和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方面的研究,无法从中获取快乐。”

  有一次登冰川时,领队要求所有团员安静两分钟,收敛所有的声音。小陈说,在那种冰川荒原之处,只有细微的冰川崩裂的声音,他觉得人类才是那里多余的。 “和城市里的水泥森林相比,北极都是戈壁和巨型的冰川。在奇异的、人烟罕迹的环境里,更能引发人的思考。在这份只听得到冰川崩裂的原始宁静中思考,我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放弃了课题。”

  “这不是我第一个放弃的生物科学课题,所以,放弃其实也是一种收获。”小陈说,虽然在极地只待了10天,但不停地思考让自己成长了不少,未来发展之路也更加清晰。“通过不同的尝试,我逐渐发现了自己最喜欢的方向,比如物理、文学等,而不是生物科学。”

  当中国文化使者

  在北极考察船上,大部分是外国人。如何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成为上海中学生们上船后一直努力的事。当得知船上有半天中国文化展示日,同学们马上就开始讨论、策划节目。展示会上,吴眉向外国友人介绍如何欣赏中国的山水画,郭懿则教起了外国友人太极拳。中国的小考察员们还送出了中国特色的礼物:京剧脸谱、中国结、中国山水画。

  虽然整个中国文化宣讲会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赢得了同船外国友人的称赞。(记者 马丹)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