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公益组织义务培训农村教师 场面火爆引深思(2)
令人深思的火爆现场
没有多媒体,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能否教好学生?
湖南省花垣县雅酉小学教师吴春云坐在台下,自2011年毕业以来还没有鼓过这么多次掌。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10点才能休息,每天还要写教学心得与反思。但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吴春云并不觉得疲惫。
面对课间记者的采访,这位年轻教师几乎还沉浸在刚刚由长沙市育才二小两位语文名师彭艳如、刘英姿上的示范课中,“太值得回味了”。她说:“无论是课堂导入、课堂情境设置、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是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名师教法确实不一样,给我很多触动。”
有吴春云类似感受的学员还有很多。记者跟踪采访3天发现,能坐400多人的平江县委党校报告厅一直爆满。平江县城北学校教师张子平说:“学校140名老师,来了60多个,就连旁听的名额都在争。”
为什么会如此火爆?
对于吴春云来说,这次培训至少解决了她困惑已久的一个问题:没有多媒体,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能否教好学生?在吴春云看来,“这次培训完全针对我们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用的,我们才最感兴趣”。她说,她所在学校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多,不爱学习,家长放任,农村教师没有很好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这些是农村教师急需解决的困惑,但她从来没有在哪个培训班上了解到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方法。
吴春云说:“几乎毫无例外,培训上的示范课都是多媒体,讲座都是针对城里孩子的教育。这次培训则不同,像江苏省特级教师贲友林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一课,上课就不用多媒体,教具就是一张纸、一把剪刀,符合农村教学实际,把课教得很简单,因此效果很好。”
有着吴春云一样困惑的农村教师并不少。一位学员告诉记者,当前的教师培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教师进行纯理论培训,以理论说理论,没有实例指导,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中还不乏教育行政工作者充当专家来培训,教师对这样的培训感到厌倦。另外一种倾向是,以地方教师培训地方教师,这样的培训只有经验性的东西,没有理论高度,难以给教育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她说:“‘春晖学院’的培训之所以火爆,既与培训者高超的教学艺术、表达技巧有关,更与尊重受训者的主体性需求,注重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有关。课程设置都很符合农村教师需求,最后还设互动环节,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沉闷的状况。”
记者注意到,全场400多人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了绝大多数。培训班的班主任之一、湖南岳阳市新路口小学校长刘圭说,很多年轻的农村教师,富于教育理想,渴望进步。此次培训的名师像高金英、贲友林、耿玉苗、彭艳如、段安阳等,都是从农村或基层成长起来的,给农村教师提供了一种人生范例、一种励志标本,因此,受训的农村老师能找到共鸣。
在这次培训中,培训者十分注重农村教师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课。培训志愿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贲友林说,我的讲座就是针对农村教师的一些心理状况,讲自己如何从一名村小教师,通过自己的一点点改变、一点点努力而取得现在成绩的,“我告诉大家,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成为名师,前提是像广告词说的那样:让改变发生”。
在志愿者、长沙市大同二小“张新蔚数学工作室”首席名师张新蔚看来,“春晖学院”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训模式都贴近农村教师需求,这是一场真正专业和高质量的培训,这可能是现场火爆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