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开学前再话教育三大关键词:减负、降费、安全

2012年08月30日 16: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开学在即,减负、降费、安全等关键词再度成为热点话题。如何让社会关乎教育、关乎孩子的这些美好期盼落到实处,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挑战。记者调查了解到,注重为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勿让隐形费用压垮家长、安全保障软硬皆要强,成为学生与家长对新学年发出的最强音。

  减负:减作业更需减心压

  临近开学,记者走访南京各大书店看到,收费台前一如既往地排起了长队,很多是中小学生家长带着孩子买教辅用书。一方面抱怨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一转身却忍不住继续给孩子的学习加压,这是很多家长的纠结之处。

  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大力度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学校培训班、提高班停了,校外补习班却火了。南京江宁东山小学校长蔡小平表示,为减轻学生负担,教育主管部门对上课时间与作业量都有明确规定,但问题是家长看到孩子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了,心里就不踏实,仍不住地给孩子报名参加各式辅导班。

  南京一所小学学生家长陈伟告诉记者,他也知道应该让孩子多点自由时间,但一想到“小升初”就只能妥协了,“现在让她苦点,将来肯定有回报。”据陈伟介绍,他给孩子报了英语、奥数、钢琴三个辅导班,礼拜天只有半天休息时间。

  “终于熬出头了。”回顾中小学生活,刚考上大学的丁恒毅表示,作业负担是一方面,但最重的还是心理压力。除考试压力外,还有就是老师和家长在有意无意间传导的压力,有时都会感觉喘不过气。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减负是一个复杂社会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努力,更有赖于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配合。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更加注重疏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尽量不让孩子将学习当成负担,感觉完全被迫学习,最终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

  降费:勿让隐形费用压垮家长

  近年来,为降低教育支出,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然而记者了解到,在学费之外,诸多隐形费用成为学生家长最大的教育支出。

  “开学经济”已经成为各大商家追逐的商机。记者近日在南京、苏州等地商场的文具用品专柜、数码产品区看到,学生和家长的身影明显增多。

  苏州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女儿马上升六年级,为了辅助孩子学习,她给女儿的学习装备全面“升级”:学习机436元、新拉杆书包98元、文具套装126元、一副新眼镜525元,再加上几本课外书,一共花费1000多元。

  知名教育家、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表示,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家长给学生买一些品牌、时尚的生活、学习用品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能把“开学消费”变成“开学浪费”,这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会促使学生们相互攀比,不利于青少年时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培训班是隐形费用支出重要一块。南京拉萨路小学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光给孩子上培训班,他一年就要花上4000元左右。这还算少的,有的升学冲刺班可谓“天价”,学费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

  杨瑞清表示,解决隐形费用过高一方面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给学生创造更加平等、去功利化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也需家长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升学,避免用物质刺激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或出于补偿心理过度满足孩子物质需求。

  安全:软硬皆要强

  食物中毒、校园暴力事件、校车事故……近年来,校园安全是全社会最关心的话题。为此,国家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校车、学校安保、消防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安全。相关专家表示,在强化硬件配备的同时,更要重视营造软环境,提高教师、工作人员及学生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

  新学期,《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对学生上学、放学全面护航。殷飞表示,除了提高校车质量,还要加强对校车驾驶员的培训和检查工作,坚决杜绝无资质者上岗。同时在公众中牢牢确立校车优先的意识:“如果中国有‘特权车’,那一定首先是校车,而不是公车或其他什么车。”

  校园安保工作同样有诸多方面需加强。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对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的调查发现,幼儿园安保工作存在不少漏洞,如保安年龄偏大、很多安保设施搁置、安全讲座和安全演习流于形式等。

  教育专家表示,这些问题是学校安全面临的共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和教师安全意识,时刻敲响学校安全警钟。

  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树立同样重要。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已经将“安全”作为新时期第一课内容,有的学校还特地在课程表中增加了安全演习内容。专家表示,学生安全教育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多形式、常态化开展。(蔡玉高、凌军辉)

【编辑:姚培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