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退休教师卖房捐款 被质疑借慈善牟利(图)

2012年09月17日 15:3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为帮地震灾区建起抗震小学,为了帮灾民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年过六旬的上海退休教师沈翠英,卖出了留给后辈的房子,又将仅剩的一套房子抵押了出去。四年来,这位为了慈善艰难前行的“上海奶奶”已经赔了300多万元,但是关于她“借慈善牟利”的声音却不曾中断。

  9月13日,推销灾区农产品的“上海奶奶”门店终于开张,沈翠英忙里忙外,身心俱疲,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看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团队,看着爱心接力还在持续,她很欣慰,她还会用她的余生继续这份事业,为了灾区。

  卖房建小学

  押房为“造血”

  沈翠英原本在上海黄金地段有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着,一套准备留给小辈,这几乎花了她半生的积蓄。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许多校舍倒塌,不幸的孩子在灾难中死去,活着的孩子也失去了校园,这让沈翠英心急如焚。她考虑再三,决定将那套准备留给小辈的住房拿出来赈灾拍卖。沈翠英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她卖房所得的450万元捐到都江堰灾区,建起了一所八度抗震标准的“尚慈翠英小学”。“上海奶奶”这个称呼由此从灾区的孩子叫开,渐渐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捐款建小学后,沈翠英对都江堰灾区的关注并没有停止,她几乎每年都会去都江堰实地考察。2009年,沈翠英带着“上海奶奶”团队来到都江堰,团队内不少退休的媒体工作者向她提议:“把慈善当作事业来做。”沈翠英十分认同这个提议,她认为慈善事业要继续开展下去,就必须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经济。于是,她又将自己正在居住的、也是仅剩的那套住房,向银行抵押贷款400万元,帮助都江堰市8家企业恢复生产,并成立了“沈翠英专项基金”,创办了上海聚爱实业有限公司。

  沈翠英创办公司的原因,是她看中了都江堰的绿色特产———“红心猕猴桃”,她想帮助都江堰的农民把猕猴桃卖到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灾后,都江堰分管农业的廖副市长曾去广东等地推销,但因为外地对该产品的认知度很低,所以一直没有成功。从未有经商经验的沈翠英却执着一个心愿,要让都江堰的“红心猕猴桃”成为中华猕猴桃的标志,成为民族品牌。如今,她的愿望基本达到了,成了都江堰果农们心中的“英雄”。

  亏了三百万 每年仍捐款

  而在上海,“上海奶奶”开始办公司做生意这个消息传开,误会沈翠英借慈善的名声牟利的人很多。事实上,沈翠英的这门“生意”,都江堰的果农赚了钱,她的聚爱公司却连年亏损。

  在“上海奶奶”门店开张前,聚爱公司设在一幢居民楼里,都江堰红心猕猴桃的知名度很低。沈翠英投了近200万元在上海地铁七号线和一些楼宇内做广告,收效甚微。“200万元对我来说是很大一笔钱,但放在上海这么大的城市里,能有多少人知道?”沈翠英无奈地说,宣传上、管理上的经验缺乏成了致命伤,猕猴桃从都江堰运到上海却卖不出去,不懂得如何运输、如何储存,只能大批大批地烂掉,一年就烂了一百多万元。

  除了管理上的不足,沈翠英很快发现,猕猴桃的源头也出了问题,“我们在都江堰原本由当地人收购猕猴桃,但他们渐渐开始收购一些又小又僵的果子,价格又高,真正农民种的猕猴桃却没有收购”。沈翠英说,她不愿让大家对“上海奶奶”的信誉产生怀疑,也不愿都江堰的特产猕猴桃让人误解。今年,沈翠英扛住多方压力,“六亲不认,只认果子”,亲自到都江堰果农的地里查看,直接从猕猴桃含糖度达标的农民手中购买,“我要对市民负责,对得起‘上海奶奶’的牌子,对得起都江堰的牌子”。

  经验不足让沈翠英的聚爱公司赔了近300万元。与之相反,都江堰果农依托聚爱公司得到了实惠,收入大幅提高,最高一户果农年收入达12万元。同时,沈翠英在2010年和2011 年又分别捐款10万元和12万元。连审计人员都对她说,亏本是不能捐钱的。沈翠英的回答很坚定:“我承诺过,卖一个猕猴桃捐5分钱,所有来我这里买猕猴桃的人都是抱着爱心来的,所以这些钱必须捐。”现在,都江堰灾区的经济已经恢复,沈翠英将捐款的目标渐渐放到更需要帮助的个人和家庭上来。

  当慈善和商业联系起来时,难免受人质疑。对此,沈翠英显得很坦然:“做好事不能没钱,没有房子再卖了,就只能做商业模式,如果赚了钱就可以拿去做好事,让事实来证明我们是怎么做的。”她曾在微博上发表过申明:作为“聚爱”的创办人的“上海奶奶”承诺,聚爱股东不拿一分钱分红,部分利润用于“聚爱”拓展生产,剩余利润全部捐献社会或个人,如若亏损也全部由股东承担,聚爱公司每年会向社会各界公布财务报表。沈翠英告诉记者,这些年的亏损有她的儿子儿媳在支撑,“他们的事业做得不错,才使得我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来做慈善”。沈翠英的儿子对母亲的做法十分支持敬佩,他曾经这样告诉自己的母亲:“在慈善事业上,您已经先行一步了,我们也会跟上来的。”

  有了接班人 不愿弃慈善

  如今,沈翠英说起“猕猴桃”就有源源不断的话题,从采摘时要剪指甲戴手套,轻拿轻放,运输时要装上像心电图一样的温度测量仪器,防止司机关掉车厢内的空调,到辨别什么样的猕猴桃该放到冰箱里冷藏,沈翠英还发明了吃猕猴桃的工具,小小的塑料工具。这些经验,都是沈翠英多次与都江堰的农民交流学会的,也是她在烂掉了大量猕猴桃后总结出来的。在讲述这段经历时,沈翠英自豪地说,都江堰当地的技术人员夸她已经是“猕猴桃专家”了。

  走进“上海奶奶”的门店,沈翠英和她的同事正在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她的店面不大,三面橱柜里整齐地放着商品,除了主打产品都江堰红心猕猴桃外,还陈列了四川的辣椒罐头等特产,以及上海市对口援助的新疆、云南两地的核桃、红枣等特产。在记者采访沈翠英的一个小时左右时间里,店里进进出出的顾客很多。有的是再度光顾的老顾客,有的是听过“上海奶奶”的事迹后来的。

  门店的后面就是聚爱公司办公的地方。整个公司只有几个员工,都拿着很低的工资,沈翠英说,他们几乎都是志愿者:一个是周末来上班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一个是外形有缺陷而找不到工作的失业青年,他跟着沈翠英干了四年,如今已经是公司的主要力量;另外几位都是退休人员,他们一边照看门店的生意,一边负责电话、网络上的订单。现在除了上海,全国各地想要通过“上海奶奶”献爱心的人都可以买到都江堰的红心猕猴桃。

  通过沈翠英这些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都江堰猕猴桃,但她仍下定决心开家门店,“门店是一个对外窗口,可以让更多人知道”。

  “上海奶奶”今年65岁了,因为开不起高工资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很多事都需要她亲力亲为,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她略显苍老疲惫。谈到“上海奶奶”团队的未来,沈翠英告诉记者,她开始培养“接班人”了,“如果能卸下三分之一的担子,我就很高兴了”。

  最开始沈翠英想带一带年轻人接她的班,后来考虑到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公益没法给他们更多经济上的回报,放弃了。她现在看中的“接班人”朱先生已经50多岁了,原来在一家大企业做总裁助理。冲着“上海奶奶”的牌子来的朱先生今年开始负责猕猴桃的收购,沈翠英便带着他一起去了都江堰。“种猕猴桃的农户住得分散,又在山里,他光爬山就爬了四十多分钟,还与农民一起下地摘果子。” 沈翠英给了朱先生“懂管理”、“负责任”、“肯吃苦”的评价。

  有了接班人的沈翠英并不愿意闲下来,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要用她的余生一直做慈善。(文/图 记者 李烨池)

【编辑:陈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