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师坚守高山教学点37年 打工牵马修学校(图)

2012年09月18日 16:1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徐德光骑马上课坚守海拔1500米教学点37年 打工牵马修学校
徐德光骑马上课坚守海拔1500米教学点37年 打工牵马修学校

  中国有846万乡村教师,他们坚守在正逐日被边缘化的乡村,为中国的未来种下希望的火种。“他们是基础中的基础,顶尖中的顶尖。”央视主播白岩松曾这样评价,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报道,记者实地探访这些给孩子们绘制梦想和希望的“最美乡村教师”。

  9月10日教师节,央视“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晚会播出。贵州小学教师徐德光高举奖杯,声音哽咽。他的名字被排到了所有获奖十名教师中的第一位。电视解说词是,“这是一个乡村教师的完美人生路。”

  同一晚,千里之外的黔北深山。在一处汉族、苗族混居的山寨上,徐德光通过新捐赠的电视机看到了画面上的自己。

  然而,这些荣耀不足以抵挡37年独自驻守高山的冷寂夜晚。在采访前,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孤胆英雄”的悲情。

  相比自己的苦,徐德光爱“唠叨”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企业家、官员、户外爱好者、志愿者甚至他的学生,从贵州遵义到广州、中国香港直到美国。或许正是人与人之间爱的正能量传递,37年坚持后,这个一学期只有十多个学生的无名山寨小学得以延续、完善,没有一个孩子失学。

  高山执教

  骑马教书

  “山里娃对老师有感情,比城里亲着呢。” 贵州北部深山,海拔1500米的原始次生林,摩托车司机老陈边载着记者聊几句,边以几乎45度角在盘山路上攀爬。

  高山执教

  40岁以下村民都是他学生

  这是一条近10公里的水泥硬化路,在贵州山区的崇山峻岭中极为罕见。2008年,一个从上面山寨里走出来的农村企业家和当地政府为了完成一个教书三十余年的乡村老教师夙愿,合资修建了这条路。即使如此,路旁沟壑林立,狭窄多弯。

  很难想象30多年前,老教师每天要从家靠双脚,翻过两座这样的高山去上课,风雨不误;又用了整整一年,仅靠自己双手在高山荆棘里砍出了一条6公里的羊肠捷径,为此,他的左手拇指被镰刀砍伤。

  20分钟后,摩托车开到了路的尽头——高山的半山腰。前面的路怎么走还不知道。在一户苗族人家前,一个黑瘦、精干,乡村人打扮的老头在抽烟。正要问路,没有想到这个人就是那个修路的乡村老教师——徐德光,他专程跑到山里最近的人家等待记者。

  行走在满是荆棘的大山里,56岁的徐德光却健步如飞。要去的地方叫扇子林,是镇上小学专为大山里孩子设置的7个教学点之一,也是最艰苦的地方。徐德光从18岁开始,一干就是37年。

  徐德光自豪地说,村子里40岁以下,无论男女都是他的学生。

  骑马教书

  代课教师最多坚持一年

  扇子林教学点的面积特别小。一个中等的院落,不到500平方米,两间教室,11个学生分成4个年级。还有一间曾经的教室,现在是厨房、校长室、阅读室兼宿舍。

  砖混结构的教室,窗明几净。课桌、书本和校服、文具都能与镇中心小学相提并论。一台42英寸的新电视,一台电脑,还有教室对面尚未装修的两间厨房,这些都是近10年来,靠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而之前,全靠徐德光一个人去操劳。在扇子林小学的历史上,来往的代课教师最多就坚持一年,例外的只有徐德光和他的第一届学生陈道坤,一个坚持了37年,一个跟着老师坚持了20年。

  为了修学校,徐德光曾打过工。他砍过柴去卖,开过拖拉机搞运输,也是村子里第一个想出用驮马旅游来赚钱的人。2000年,长年在山里攀爬的徐德光开始患有严重的风湿。他想,如果能买一匹马,不仅可以省时省力去上课,周末还能靠旅游赚钱。

  为此,他用个人积蓄买了一匹白马,起名叫“白龙”。十年间,他和“白龙”每天在6公里的羊肠小道上跋山涉水去上课。而周末,他就在家附近的森林公园靠给游客牵马游玩来补贴教学。

  37年坚守

  工资从9元涨到2000元

  如今,“白龙”已经退休在家,一只眼睛已经失明。接替它的是一匹小黄马,徐德光给他起名叫“黄骝”。

  有一次下雨,徐德光骑着“白龙”去接学生上学,“白龙”脚下一滑,眼睛被树枝划伤失明,而徐德光则直接从马上摔下来失去了知觉。幸好有村民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

  徐德光的嗓子因为吸入粉尘过多和长期走在潮湿的山路上而沙哑,但他却不肯做手术。

  1975年,高中毕业的徐德光,在生产队的保管室里开始了教学生涯。当时每月工资9元钱,边在生产队里赚工分边教学。这还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学校里只有7名学生,分成一、二、三年级三个班。过了一年后,徐德光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孩子来上学,为此,他从教学点出发逐户家访,到最远处的农家走访,爬山要3个多小时。

  1978年,当地生产队把保管室卖了,在旁边用黄土泥巴夯了三间教室,只有两米高,二十多个学生就分年级在三间教室上课,徐德光就在三间教室跑来跑去。如果遇上雨天,教室里都是水,学生光着脚踩在水中,徐德光心疼得要命,他只能在教室外烧上几堆火,待学生下课后暖暖身子。

  1983年,徐德光的工资增加到27元,全为学生垫付了学费。

  1990年,经过改建后的泥巴墙教室被大水冲垮,他在离原校址不远处修了三间教室,班级增加到四年级,学生增加到四十多人。这时他的工资增加到60元,后来又增加到120元。

  2002年秋,一阵大风将学校房顶瓦片全部掀翻,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他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买了一万块瓦,租了十几匹马,在3天内修复了屋顶。

  徐德光学会了理发、做饭、补衣服、建房子,能让山区孩子吃好、穿暖、来上课就是他的人生目标。

  更多人让爱延续

  对于自己曾经的苦与坚守,徐德光并不善于言谈。即使说到砍荆棘开路时拇指被砍断,徐德光也是语气平淡。而他更爱说的是感谢。

  带着“白龙”在景区打工时,有深圳的户外爱好者和徐德光结缘。他承诺只要徐德光执教一天,他就会资助一个学生一个月100元钱改善伙食,而这样的资助坚持近10年。

  2003年开始,陆续有志愿者来到扇子林,有美国的年轻人来体验义教,有广州的热心人士捐款助学,改造学校用水系统,修建乒乓球台。

  2008年,冰雪灾害最重的那年大年三十,扇子林教学点所在的遵义市红花岗区区长走了3小时来到那里,问年过五十的徐德光有什么心愿,他说修路。随后,他教过的一个学生,一个从山区里走出来的企业家,也出资百万元达成了他的夙愿。

  一名当地官员,因为对徐德光的敬佩,每年以个人名义拿出1000元钱用作教学点的煤炭费。

  37年教师生涯中,徐德光没收到过教师节礼物。他说山寨人家穷,能来上学已是最好的礼物。

  还有4年就退休的徐德光,有一个奢想,他想给扇子林教学点修一个洗澡间,让村里的娃娃能用上热水,一年里洗上一次澡。

  他还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同事,只有初中学历、坚持20年的代课教师陈道坤能够转正。继续留在扇子林,让山里的孩子能够有书读。(文、图/记者 王丹阳)

【编辑:姚培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