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留学风险步步升级 被误伤留学生进退维谷(2)
落水
伦敦都会大学很多学生被怀疑是“假留学、真打工”,这些烫手的山芋,英国各高校避之犹恐不及
在英国内政部官员、英国驻华大使馆教育推广官员、各留学中介机构的口中,转学似乎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们认为,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学,部分学校的学位也尚未招满,还是有机会的。但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简单。
王楠告诉记者,学生转学的门槛很高。学生不仅要提交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还必须提交6分以上的雅思成绩。对于那些刚入学不久、语言还不达标的同学来说,仅雅思6分一条就相当于判了“死刑”。而对于那些语言能力够,但是没有雅思成绩的学生来说,他们得赶紧去考一个雅思,才能申请学校。这又要耽误不少时间。
英中联教育集团有关负责人坦言,国际学生的转学之路注定要遭遇困难重重。在寻找接收学校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学校之间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同,转学要看具体的课业进展情况及相应的语言测试成绩等等。
更重要的是,在伦敦都会大学“沉船”之后,是否有学校愿意接收这些“落水者”。从实际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
伦敦都会大学被吊销执照之后,英国商务部联合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HEFCE)、大学英国(UUK)、英国边境管理署和英国学生联合会(NUS)组成了一个善后团,来帮助伦敦都会大学受影响的非欧盟学生。
不过这个临时组织起来的善后团的影响力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权威。据学校服务小组工作人员透露,事件发生一周后,只有区区3所学校主动表态愿意接收伦敦都会大学的国际学生。
业内专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
首先,伦敦都会大学在英国大学的排名中几乎垫底,报考该校的学生,其留学目的和学习能力本身就值得怀疑。伦敦都会大学被“灭掉”的原因就在于其很多学生被怀疑是“假留学、真打工”,这些烫手的山芋,各高校避之犹恐不及。
其次,有些学生是真有学习能力也真心想学习,也要看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学位去接收他们,以及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是否愿意接纳他们。资源本来就有限,谁也不欢迎让外人分一杯羹。
还有一个很多学校都不想说的理由就是,谁也不知道内政部下一个会对谁动刀,哪所学校会不幸沦为“被严打”的对象,大家都不愿意与伦敦都会大学扯上关系。
这对于那些寄望转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纵深
英移民紧缩矫枉过正
记者采访中,业内专家多次强调,伦敦都会大学事件只是个案。
然而,该事件之所以具备强烈的典型意义,不单单是因为该校是首个因管理问题而被吊销招生执照的公立大学,更因为它反映出了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英国教育产业化政策与移民紧缩政策之间的冲突,2600多名国际学生成为无辜受累者。
启德教育英爱市场总监郭子夏坦言,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英国政府对于高校的拨款已明显减少,很多学校只能自筹经费。招收一个国际学生的学费至少是本土学生的3倍,各学校为了保证正常的运营而扩招国际学生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英国大学招收的海外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据英国BBC英伦网报道,根据最新公布的国际大学排行榜及招生资料显示,英国排名领先的大学去年招收欧盟以外的海外学生人数增加了12%。
门户洞开的同时难免泥沙俱下。不久前就有英国媒体指出,有调查发现,海外学生被告知能够以比本国学生更差的高等水平考试成绩进入排名领先的英国大学。
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英国内政部发现,每年都有欧盟外的国际学生以留学生的身份混入高校,但是他们不是来学习,而是来打工的,因此这类人被称为“假留学生”。
正是因为“假留学生”群体的逐年增多,影响到了英国本国人的就业,因此英国内政部决心对这些“假留学生”痛下“杀手”。打击非法移民,也一度被奉为英国大选时的两党共同的施政纲领。
在教育产业化背景下,英国高校的逐利性与严控移民政策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凸显。在高涨打击非法移民的呼声下,伦敦都会大学被第一个杀鸡儆猴。
显然,这种做法矫枉过正。英国学生联合会主席伯恩斯就公开表示:“政治家们需要明白的是,继续对海外学生抱有怀疑态度可能会危害到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成功出口业的延续性。”
英国大学事务部部长威利茨对大学校长们表示,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如何更佳的计算移民流动中的学生人数,而不至于误伤学校和合法的留学生。
然而,一边是每年超30亿英镑的教育产业,另一边是社会对于打击非法移民的高声呼吁,万全之策可能并不存在,被“误伤”的学生难寻“回魂”法门。
记者观察
教育没有捷径
留学亦是如此
英国政府和学校固然要为这个突发事件承担责任,而作为这个事件中的受害者,国际留学生们似乎也更应该自省。
在中国,随着留学低龄化,很多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并不是冲着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去的,而是为了镀金,混个文凭,甚至是把留学当作高考失利后的一条退路。在这种心态下,留学就变成了一件匆忙而草率的事情,学生和家长并不知道海外的学习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该如何选学校和专业,于是把所有的事情交给留学中介机构来代劳。
的确,目前留学服务在国内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要你肯出钱,出国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中介可以帮忙搞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介都像他们宣传的那么靠谱。
虽然教育部每年都会通过教育涉外监管网公布符合资质的留学中介机构的名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很多年没有新的中介机构获批。就广东省而言,目前获批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只有27家。然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合规的中介拿了牌子,却很少开展业务,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而目前仅在广州,非法从事与留学业务相关的机构就有近千家。虽然工商部门进行了多次清理,但这些非法机构还是屡打不死,换个地址,换个电话又卷土重来。
一边是合规机构的不作为,另外一边是无牌照黑中介的泛滥,没有风险意识的消费者往往在留学顾问信誓旦旦的承诺面前选择了后者。
王楠坦言,自己之所以落到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就因为自己当初太着急出去。
“我是高考考砸了才决定出国留学的,之前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当时我的英语也不太好,对于国外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于是家里就帮我找了一家留学中介帮忙。听了中介的介绍,和看了一些学校的图片,觉得伦敦都会大学也挺不错的,于是就听从顾问的建议,选择了这个学校。”
然而当王楠真正进入这个学校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个学校“太垃圾了”,他甚至说,“真希望这学校倒闭,别再坑人了。”
事实上,除了伦敦都会大学事件,从美国“野鸡大学”层出不穷和澳洲、新加坡私立学校频频倒闭的事件来看,这些留学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留学生自身的风险意识不够,他们急于留学的心态被非法中介利用,最终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教育没有真正的捷径,留学亦是如此。如果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这么草率地出国留学。”希望王楠的悔悟能让更多准留学生和家长们警醒。记者 于冬雪
(文中王楠、蔡冠岚、安妮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