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数量世界第二 35%以上论文从未被引用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获悉,在中国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论文,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论文从未被引用过。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科研已经“脱贫”,却还未“致富”,学术论文要想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数量第二但差距悬殊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底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发表SCI论文12.75万篇(含港澳地区),排在世界第2位,但与美国同期SCI论文数量相差很大,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在短期内不可能超过美国。
在科学界,“SCI”是一个耳熟能详牵动人心的名词,它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最主要检索工具,一个国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通常根据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来统计,是反映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着该国科学研究的质量或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为19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9.9%,居世界第5位,比2010年上升1位,但热点论文排名第一的美国,其数量达到1070篇。2011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21次,比上年度提高5.8%,而当年世界平均值为10.71次,比上年度提高1.3%。在这一评定标准上,中国只居于中流。
《科学》拒稿率达9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仍较低,在中国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论文,也就是说,这些论文从未被引用过1次。
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执行主编Veronique Kiermer和美国《科学》杂志亚太分社主编Richard Stone在访问中国时都谈到,中国学者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发表量近年来呈现激增趋势,但优秀的论文凤毛麟角。Richard Stone说,《科学》杂志对论文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拥有真正价值,并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思想的科研论文才会被发表,其中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非常高,为98%。
人才选拔模式是内因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曾多次“炮轰”过我国科技论文现状,他认为,论文数量与质量没有同步,两者之差越大,问题也越大,中国当前科学基础不够坚实,发展水平低于世界先进、低于历史纪录、低于经费增长、低于公众需求的水平。
饶毅说,若论重要论文,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及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他在海外求学,日本科学家已取得了4至6个诺奖级的成果,而中国诺奖级的成果要追溯到几十年前青蒿素这样的原创成果,就生命科学而言,中国目前的科研地位大约相当于1910年左右美国在全球所处的地位。
有专家认为,我国科研数量增长的背后是一种唯论文是举的人才选拔模式,北京大学吴明教授表示,搞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但现行的评估体系下,只能用论文数量来评估,这种生硬的评估体系,也造成了人们对论文的追逐,甚至不惜造假,片面地追求数量最终影响到质量,“你天天拼命地写论文,成果还没出来就急于发表,导致这浮躁的习气日益盛行。”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