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长谈儿童成长阶梯标准 入学考试不改不敢松懈

2012年10月17日 14:13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教育部首设儿童成长阶梯标准

  家长:入学考试不改就不敢松懈

  可有效引导科学育儿 记者探访

  “防骗演习”教孩子拒绝诱惑

  15日,教育部网站公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次为儿童成长设立阶梯标准,以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昨日,记者走访武汉部分幼儿园、家长和幼教专家,了解到各方对《指南》反应不一:幼儿园认为“减负”有了依据,一些家长担心语文、数学等知识方面标准偏低,上小学难以适应。

  家长反应

  家长李女士说,一早坐公交上班,看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坐在座位上,妈妈站在旁边,拎着孩子的书包、自己的包和雨伞,根本没有让孩子分担的意思。“让孩子学会感恩,这个太重要了”。

  有家长认为,《指南》能让家长教育孩子时少些盲目性。“如今一家4个老人养一个孩子,很多孩子娇宠无度,缺乏责任感和自理能力,更不用说懂感恩”。

  然而,网上也有家长各种吐槽:“4岁知道感恩,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有些人到40岁还不能体谅父母,60岁还不能听进逆耳忠言”,“规定太粗了”,“养育孩子不能一刀切,指标化”。

  《指南》设定标准:每天睡眠要达11到12小时,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对此,一些家长并不乐观。为了将来能通过小学入学测试,很多孩子一周要参加四五个培训班,根本没充足时间睡眠、游戏。家长表示,自己也不愿意孩子这么累,可只要小学择校和入学考试现象不改变,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专家观点

  可有效引导科学育儿

  “《指南》应该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而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不能将其作为训练的‘清单’。”昨日,市教科院幼教专家陈红梅认为,《指南》的出台,对规范幼儿园教学、引导家长科学育儿非常重要。

  陈红梅认为,幼儿园阶段,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态度,应注重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一味进行知识的积累,过早进入高难度的学习,会让孩子出现厌学状况。

  她提醒:“不要机械式的照搬标准,应通过儿童有兴趣的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场景教学,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此外,对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陈红梅也鼓励老师或家长通过适宜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有兴趣的知识。

  记者探访

  “防骗演习”教孩子拒绝诱惑

  新出台的儿童成长阶梯标准是否可行,昨日,记者探访发现,我市一些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已提前“尝鲜”。

  “小朋友,吃不吃糖?阿姨带你去找妈妈吧?”新学期第二周,万科四季花城海丽达幼儿园一年一度的“防骗演习”悄悄进行。

  因之前经历过“模拟”,大班、中班的孩子基本经受住了考验。而小班、托班的一些孩子在玩具、糖果的诱惑下,掉进陌生人的“陷阱”。从事幼教工作17年的刘艳园长说,从2008年起,学校每年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也从最初的讲课,升级为消防、地震、防骗等内容的“实景演习”,幼儿学到很多实用知识,家长表示欢迎。

  “同学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大江园幼儿园大班的黄蓓老师讲到“各种各样的工作”时,向全班提问。

  同学们纷纷说出家长的工作,但当老师他们是怎么工作,孩子们沉默了。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提醒孩子们在家要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园长王晓露介绍,学校每周五放学时,会给每个孩子发一袋点心、水果,可当问到谁会把包装的塑料袋系上时,大班30多个孩子都被难住。“很多孩子不会系鞋带,在家里吃饭、穿衣都是家长包办”,一些家长把目光更多放在学习上,生活自理、学会感恩,往往被忽略。

  幼教专家提醒,幼儿园到小学衔接要做的,除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还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记者 宋兰兰 实习生 陈玉洁)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