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奥数选拔家长不省心 担心小升初更“拼爹”
家长:有了“禁奥令”,并不省心
“前四天写作业,后两天上数学和作文班,只在中秋节和国庆节当天休息了。”十一长假,四年级学生李姝盈的日程表不见宽松,还多挤上了一门“写作技能培训”。打开名为“数学兴趣拓展”的教材书,一些题目与奥数题类似,每一章节的后面“随题附赠”了一小块数学趣味知识链接。
女儿的小小课程表让林女士煞费苦心,“‘小升初’到底怎么招生还没有定论,多学总比少学好。就算不能明着挂钩,多拿个证总能加些印象分。”
一纸“禁奥令”似乎让奥数不再疯狂,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学习热度又见长。
“没了奥数,您也不要迷茫!科技特长生是您最佳的选择。”点开某培训机构网站,题为“给小五学生金玉良言”的帖子让五年级家长李晓心动不已。咨询、交钱、选班,直到孩子坐在了“科技特长培训”的教室里,李晓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就算是花钱买个放心吧。老师说了,这是寓教于乐的,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而就在这个教室里,有85%的孩子都是因为此次奥数被禁而被迫“转”的特长和兴趣。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二年级学生家长李华选择了观望,少了奔波在培训班间的劳累,却坦言心中的焦虑因为一直“悬而未决”的小升初政策变得更多了,“孩子还小,说是10月底能公布政策,就想等着政策出来再‘跟风走’,但还是希望能早点有个定论,要不心里一直不蹬底儿。”
理想:不“拼孩子”,更不“拼爹”
“我希望10月份出台的政策更透明一些,出台以后执行力度要非常强”,在日前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召开的“多方合力破解小升初之路”专题研讨会上,三年级学生家长陈静说道。
今夏以来,媒体掀起新一轮“禁奥”热潮。北京市雷厉风行,治理和禁止奥数与升学挂钩,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之后,北京市教委宣布在10月底出台更加完善的小升初入学政策。
一方面,公众对此次能否治理奥数热仍然心存疑虑,因为奥数热的背后是择校热,择校热的原因事实上是学校的差距。尽管北京市部分区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与此同时,北京市正在迎来学龄人口的“小高峰”,教育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给小升初择校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人们对这项政策的出台又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小升初”既不能“拼孩子”,更不能“拼爹”。同为家长的陈宏伟表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事能真正让公众参与的话就好了。
“有效治理的关键是北京市能否依法行政、依法治教,采取有力措施,改革现行的小升初政策,进而不断缩小学校差距。我理想的模式是这样的:小升初就跟四年级升五年级,五年级升六年级一样。”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
在杨东平看来,现在,把就近入学门开的很小,又在旁边开了好几个左道旁门。这样,造成了拼钱、拼爹、拼命的政策。关键就是就近入学,大面积实现就近入学。
专家:政策制定基本方向就是公开透明
“小升初”治理多年,却不见实效,真的就无解吗?
21世纪研究院提出了公开讨论制定“小升初”新政、禁止各类学科竞赛与“小升初”入学挂钩、扩大公办名校划片就近入学比例、禁止公办学校收取择校费、逐年减少直至取消共建生、改革推优及特长生招生政策、落实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进行社会监督和问责八条政策建议。
“义务教育应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益产品,各级政府首先要坚定每一个人都能平等享受义务教育资源的目标和理念,同时要有可操作、可监控的机制和规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个机制其实并不复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分少量稻谷蔬菜时就有一个很好的做法,由某一个人将所分物品依照户数分成若干堆,然后再让那些老弱户先选取,一般户后取,分堆的人最后取,这个过程在各户的监督下进行,大家都感到很公平。其实,政策制定基本方向就是公开透明,让过程经得起大家检验,而不是少数人来摆弄义务教育资源怎么分配的问题。
储朝晖补充说,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将这一做法总结为“分蛋糕”的理论。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好上述“分蛋糕”的理论,让无权无钱的普通民众子女最先选择,让义务教育的直接提供和决策者的子女最后选择,并严格按这一原则制订出各地可操作、可监控的规程,在公开透明的状态下完成这一过程,这才是从根本上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
他表示,遵循这一原则,义务教育的区域环境将会得到持续改善,毕竟,没有哪个决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到最差的学校,他们必然努力改善差校,尽快实现校际均衡;遵守这一原则,才能拆分优质学校与权力掌控者的利益共同体,才有可能使由于权力的倾斜导致的“择校”问题得到根本性的矫正,政府也才有可能在教育方面重建自身信誉,增强执行力。(记者 靳晓燕 见习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