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八大代表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质量任务紧迫

2012年11月12日 15: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十八大代表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如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会代表们纷纷就此展开热议。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十八大报告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说,报告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有用之才。

  如何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胡光辉认为,当前首要的是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有条不紊地推进考试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突破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教育发展引导到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步。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既回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又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我认为,现阶段,必须要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改革环境。十八大报告中说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充满了信心!”十八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虎说。

  十八大代表、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说:“过去十年的教育体制改革,解决了思想观念、教育供需矛盾、教育质量、教育保障和教育公平等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后,教育综合改革还应当继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高教育质量被冠以“着力”加以强调。对于表述上的这种细微变化,教育界代表都感到责任重大、任务紧迫。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目前,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十八大代表、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孙家学说,“高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主要职能,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所需,是人民的期待。徐梅认为:“今后,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上,切实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转变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把提高质量作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根本导向。”十八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今后,武汉大学将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进一步更新学术观,改革评价机制;进一步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处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关系。

  作为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十八大代表,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质量是不能回避的话题。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要保证国家课程的高水平的落实;其次让学生在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体会到现实的快乐;再其次就是在提高学业水平的同时,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广泛的兴趣以及实践能力。

  十八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简单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它实际上需要学校整个教科研体系作为支撑。对高校而言,应确立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下大力气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世纪以来,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人才竞争空前激烈。十八大代表们深切感受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李晓红代表说,“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创新驱动的两个轮子,是中国加速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持和巨大动力。如果没有科技能力提升,就没有创新型国家的地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2005年以来,“钱学森之问”曾引发中国社会广泛关注,背后折射的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成才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现实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是,由于受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社会竞争等方面影响,应试教育现象严重,教学方法陈旧、评价单一,这些都阻碍了创新人才的成长。”杨荣代表说。

  “现在,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理念观念上进行深刻变革,按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理性审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能不能培养合格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热情,是实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孙家学代表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徐梅代表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也是关键点。创新人才培养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培养方式、成长环境,推进内涵式发展。因此,必须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基础。”

  十八大代表、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对于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他说,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相比,学校在队伍稳定、经费筹措等方面仍存在困难。在十八大倡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综合改革,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条件。(记者 李曜明 柯进)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